《心田上的風景》作文指導
一、審題:(寫了什么) (一)、抓關鍵詞: 1、心田上:明確對象,必須是自己心中印象深刻、難忘、銘記的種種感受;而不是別人; 2、風景:表內容,一般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也泛指人間真情,生活場景等; 將風景的含義分為兩類。 一類是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這是實指,這暗示我們可以從風景的本義來寫,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可將文章寫成游記、寫景抒情類作品。 二是指“人間真情,生活場景”,二者是從“風景”的比喻意義立意的,其中前者虛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借指美好且讓人難忘的生活場景。也就是說,使用“風景的比喻意義寫作時,既可以寫實(生活場景)也可以寫虛(人間真情)。 要求: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應該是:我看到了......的情景(畫面)(場面);而不是:我參與其中,我做了......事;如:洗腳——不能寫“我”給媽媽洗腳,而寫“我”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即自己不能成為自己的風景; 選材必須是美好的、感人的、充滿正能量的景、人、事; 具體表現“風景”的方法:1、抓住景物特點和寫景順序進行生動形象的描繪; 2、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運用人物的各種描寫方法,特寫鏡頭式; 4、景、人、情合一; (二)、設置問題: 1、心田上的風景是什么?(選材); 2、為什么那是心田上的風景?(立意),結尾提煉,畫龍點睛,抒發感受; 3、心田上的風景是怎樣的?具體內容、寫法;需細致描述,融入情感; 把這幾個問題理清了,不漏痕跡地嵌在文章里,就使主題鮮明,能帶給讀者同樣的感受; 二、立意:(為什么寫) 通過描繪我所看到的某場景(畫面、情境)給自己留下美好、難忘印象的景、人、事,表達幸福、快樂、留戀、懷念、贊美、感動等情感; 三、構思:(怎么寫的) 1、 具體描繪一種“風景”;或具體的一個情境(畫面、場景); 2、 圍繞一個主題寫一組“風景”,即多個場景(畫面);排比段; 3、 空間順序:移步換景;廣場上——池塘邊——亭子里; 4、 時間順序:早午晚;春夏秋冬
四、素材: 1、 表現親情、友情、師生情的:如:我看見父親在風雨中打傘接我放學的畫面...... 我生病了,看見母親徹夜照顧我困倦的坐在沙發上睡著的畫面; 一定要寫自己所見到的他人關愛“我”的具體表現;而不是詳寫“我”怎么表現; 2、 如果自己寫自己的風景,注意人稱變換,風景里的人物用第三人稱,結尾點明那個女孩就是“我”; 3、 旅游所見到的風景; 4、 雨后登山遇彩虹; 5、 我看見秋日下的自然風光、田野、收割的場景;一次回家鄉所看見的美景; 6、 環保:可以描繪家鄉曾經的美景,也可以想象家鄉未來的美景; 7、 我在公園看見一位中年男子推著坐輪椅的母親,母親腿上抱著孩子,孩子懷里抱著小狗的畫面; 8、 一對老夫妻相濡以沫的情景;或父母相互理解體貼關心;如:我在河邊看見洗完衣服的一對老夫妻,老頭右胳膊端著盛滿濕衣服的盆,老太太左手拿著棒槌,他倆相攜著順石堤往上走的畫面; 9、 孝心:我看見母親給奶奶梳頭、洗腳的畫面; 10、 某人事跡:帆船手徐莉佳乘風破浪的畫面; 11、 從電視、網絡看到的畫面:電視直播:天安門大閱兵、奧運會女排奪冠;
三、問題: 1、 跑題,沒有“風景”:一味敘事,沒有具體情境;或角度不對,如:聽別人講故事; 2、 偏題,沒有具體的“風景”,泛泛而談,或空發感受,寫成議論性文字;把挫折、目標、夢想當成“風景”; 3、 “風景”不美:如:看見父母吵架、親人去世、環境不美:月黑風高、大雨滂沱;滿樹毛毛蟲; 4、 “風景”牽強、不合情理;如:叔叔幫我撿書,給我買袋裝書;如:我看見一位母親陪考不打傘在烈日下曬暈,大家幫助照料她解暑;表現母愛的偉大和他人的愛心; 5、 詳略不當,鋪墊太長,頭重腳輕;如:登山看風景,登山的過程詳寫,風景只一筆帶過; 6、 詞不達意,不通順、不完整、晦澀讀不懂;語言不簡潔,車轱轆話; 7、 把某人當風景,略寫他所做的事,詳寫通過某事來描繪特定的情景; 8、 卷面不美觀,勾抹涂改嚴重,字跡潦草、書寫小而密,標點符號不規范;修改不按標準用格尺劃等號,用的簽字筆不符合要求;或字數不夠或沒寫完作文,甚至不寫作文,考試態度不端正不重視; 9、 結尾感受與上文事件脫節;或匆匆結尾,或沒有畫龍點睛,提煉概括成為心田上風景的原因; 10、 不提倡寫題記、后記,小標題,回歸原始的作文形式; 凡有好“風景”,主題突出,至少40分,加上語言表達、情感抒發、卷面書寫等綜合來判分;一等45分左右,最高46分;二等40分左右;三等35分左右,跑題25分;45分46分就是范文或范文入圍;大部分作文37、38分 材料作文 一:主題:樂觀或創新或二者兼而有之; 二:問題:1、離題:挫折; 2、材料堆砌,缺少過渡; 3、所舉事例不典型; 4、論證沒條理; 材料作文可做專項訓練,這里只簡單整理,講解時可結合兩篇范文來指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