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緒低落與高漲的平衡。又健康心理的惹,對自己非常自信,不會有長期的害怕、恐懼或者永恒不變的幸福感。當情緒或者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人們就會沮喪是很正常的事情,否則就是心理過于偏激。在幸福的日子里感到很舒暢;遇到困難的時候感到害怕、焦慮;心愛的人離開了我們會感到憂傷,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這些感覺通常都是短暫的,不久就成了平靜的回憶,而那些事件也就成了’我們過去的歷史,不應長期沉溺不能自拔。 2. 自己的主張與別人的主張的平衡。生活中,我們不可以過于武斷,也不能過于依賴別人的觀念,這樣才算擁有穩定、平衡的心理。傾聽別人說的話,尊重別人的看法。即便是不贊同別人的看法,也是出于個人理性判斷,而不是對某個人的好惡。保持自己清晰而一貫的理念,我們就有平衡的觀點和開放的心靈。 3. 宏觀與微觀的平衡。心理健康有兩種值得向往的特質,即宏觀上把握和微觀上的調控。這兩種特質具有互補的作用,而保持平衡就是要結語這兩種特質之間。假如只有一種特質存在的話就成了偏頗而不健康。健康的心理要兩者都能兼顧,掌握的住細節,同時也能看到整體情況。受困于瑣事或者總是不切實際的一概而論,都是武斷的,不健康的。 4. 感覺和情緒的平衡。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感覺,但是不能被感覺壓制,害怕感覺的沖擊,無法應付自己的感覺,都會是我們否認或者壓抑自己,最終還是免不了以不健康的方式發泄出來,也許是發脾氣,也許是內心集聚形成心理病態。這些都會直接降低內心的自信,長此以往就會變得自卑,抑郁、焦慮等情緒也會找上門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