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一些方法和工具,讓不科學的地方都變科學 據調查,一個普通家庭主婦每天花在廚房的時間約為3.5個小時,其中只有35%的時間用于烹飪,其余時間都在鍋碗瓢盆之間來回走動,因為手忙腳亂而耗費大量的時間。 這個情況,其實是因為廚房設計不合理導致的。 中國的廚房有三個通病: 1.櫥柜看起來很統一規整,但其實很缺乏通透性。 2.收納空間不夠靈活,拿取東西不方便。 3.收納空間不足,東西沒地方放。 開發商做的傳統的中式廚房大多以老式的歐美風樣式為主,上下滿是擁擠的收納柜,再放個冰箱,看起來像是很完美,但這么多個長得一模一樣收納柜,用起來卻不一定順手。 現在很多小戶型,把面積都讓給了客廳和臥室,把廚房設計得小小的,收納空間不足。 硬裝已經定下來了,格局很難改。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系統的方法讓整個廚房用起來更順手。 在廚房會經常會遇到一個情況,找一樣東西找半天沒找到,根逐個柜子打開看,本不知道東西放在哪里。 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是櫥柜不通透,看不到柜子里面放的是什么,還長的一模一樣;二是東西沒有系統性地收納好,放得混亂,自然手忙腳亂。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分類收納解決。 首先將相同種類的物品放在一起,給廚房物品分個類。 我們要先知道廚房物品的種類和一般尺寸。拿了室內設計師朋友的工作筆記,整理了一下,有餐具、廚具、清潔用品、調味料、干糧、維修工具這6個品類。 分好類之后,將這些物品放到需要用到它們的地方。比如將碗筷這些廚具放到燃氣灶附近的櫥柜,炒完菜就可以直接拿出盤子裝菜。 將這些物品按功能放到對應的功能區附近,有了這個習慣,需要用什么東西都能立刻找到。 然后按照使用頻次將這些物品放到更容易拿到的地方。 吊柜和地柜相比,地柜位置低,容易夠到,東西放地柜就比放吊柜更順手。 按照這個便利性的不同,對廚房空間的常用程度排個序:中間操作區>地柜>吊柜。 而廚房物品當中,常用的有餐具、廚具、清潔用品、調味料。 不常用的有干糧、維修工具。 越常用的東西放在越容易夠到的地方,用起來自然更順手。 所以廚房收納其實就是做填空題,按照物品的功能和使用頻次,將不同物品放到不同的柜子里。 最科學的方案,就像下面這張圖: 按照這個分類法做收納,那么就算這個廚房的櫥柜都長得一樣,你也知道東西放在哪里。 還有一個情況是經常會遇到的:櫥柜又大又深,吊柜很難夠到,淪為擺設;地柜拿東西要蹲在地方一件一件翻出來,又一件件放回去。 廚房只有3平方,想多買一個鍋都東西都沒地方放。 你遇到的這個問題,很多人也會遇到。市面上已經研發出很多非常科學非常人性化的工具,解決收納空間不靈活的問題,讓整個廚房的收納空間物盡其用。 任何廚房,有下面這套收納工具,用起來都會變得非常順手。 櫥柜 櫥柜內部也有常用和不常用的空間。吊柜和上層不常用的、輕的,地柜和下層常用的、重的。 ![]() 設計合理的櫥柜應該是可以調節的,讓櫥柜適合物品,而不是物品適合櫥柜。 1)帶把手收納盒 位置:冰箱、櫥柜高處、低處重物 適用物品:干糧、廚具、維修工具、清潔用品等等 ![]() 帶把手透明密封儲物盒 2)統一儲物套盒 位置:櫥柜、冰箱 適用物品:食物 ![]() 可疊放透明塑料密封保鮮盒 ![]() 可疊放透明塑料干糧密封罐 3)伸縮分隔架 位置:地柜、洗手池下方 物品:清潔用品、鍋盆 ![]() ![]() 可伸縮分層置物架 ![]() 抽屜 1)伸縮分隔片 位置:淺層抽屜 適用物品:調味料、碗筷刀叉等餐具 ![]() 可伸縮抽屜分隔片 2)竹直豎立分隔架 位置:臺面、深度大于10cm抽屜 適用物品:廚具 ![]() 竹質豎立分隔架 ![]() 臺面 1)豎立多功能置物架(帶瀝水功能) 位置:臺面 適用物品:餐具、廚具、清潔用品 ![]() 多功能不銹鋼置物瀝水架 2)豎立三用置物架(帶刀架) 位置:臺面 適用物品:鍋、鍋蓋、砧板、杯具、刀具 ![]() 三用置物架 3)調味料收納瓶 位置:臺面、櫥柜 適用物品:粉末類調味料 ![]() 組合調味料盒 適用物品:液體類調味料 ![]() 帶標識分類調味瓶 ![]() 墻壁 1)組合掛桿收納架 位置:墻面(無需打釘) 適用物品:廚具、廚具、清潔用品 ![]() 頂天立地組合收納架 2)掛籃 位置:墻壁、水槽 適用物品:清潔用品,百潔布等 ![]() 實用水槽瀝水掛籃 ![]() 縫隙 1)縫隙收納車 位置:夾縫 適用物品:調料、干糧 ![]() 夾縫多層收納推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