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個方面都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我國古代思想家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而中國傳統命理學則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個世界上事物都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理念和辯證法思想倒是很像的,看來我們古人很有智慧啊。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道家學說,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學說是一種古代對立統一概念,那么五行學說就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到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也是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形成了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 五行指的不是具體物質,它是代表五種符號,五種狀態,五種特性;是對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自然物質的表象及性質形成的概念。 金:金主義。曰“從革”,從者,順從;革者,變革;故金 :性剛烈。 木:木主人。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申也;能屈能伸;故木:性直,性和。 水:水主智。曰“潤下”,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性聰慧善良。 火:火主禮。曰“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故火:性急,性恭。 土:土主信。曰“稼穡(se)',播種為稼,收獲為穡;故土:性重情厚。 五行之中事物相生相克才能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旺 相 休 囚 死”五種狀態是和四時密切相關的,即在四季中每個季節各有一行處于旺,相,休,囚,死的狀態,五行狀態在同一個季節也是各不相同的。 '旺”指處在旺盛狀態;“相”指處在次旺狀態;“休”指休然無事;“囚”指衰落被囚;“死”指被克制而生氣全無。 五行皆是當令的旺,我生的相,生我的休,克我的囚,我克的死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