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收聽為大家找對象操碎了心的物理所科學電臺~本期我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關于找女票,啊不,關于星空的一些話題~為什么要談星空呢~這也是為了大家和親朋好友,特別是心儀對象在即將到來的十二月雙子座流星雨,以及一月象限儀座流星雨中留下美好的回憶呀! ▲請點擊上面音頻按鈕收聽聲音吧~ 認識星空 認識星空 @Dave Morrow 星星的種類 在晴朗無云的晚上,沒有月光,沒有空氣污染和燈光污染,此時我們抬頭仰望,可以看到些什么呢?你肯定會說,星星呀。當然沒錯,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天體都是星星,但其實,我們能看到的東西比不僅限于此,而且即使是星星,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
大致來說,我們肉眼可能看到的有行星(火星木星土星等很亮的不閃的星星),衛星(月亮和人造衛星),恒星(沖你拋媚眼的一閃一閃星星們),彗星,流星,恒星組成的星團(如昴星團),以及星云(如獵戶座大星云)和星系(如仙女座星系)等等。如果用望遠鏡的話,可以看到的每種天體會更多,還可以看到行星的衛星們。 昴星團 獵戶座大星云(使用寬視場成像儀相機上的MPG/ESO2.2米望遠鏡拍攝的獵戶座星云) 仙女座星系 (圖片來源http://www.phy./astroworld/constellations/detail/andromeda.html) 02 天區的劃分,星星的命名 天上的星星們,僅肉眼可見的就數以千計,為了方便辨識和交流,我們必須給星星們起名字。在歷史上,恒星的命名法有很多,每一種命名法都不盡完備,例如,西方的命名有約翰巴耶命名法,弗蘭斯蒂德命名法,古德命名法等等,在中國則用星官來命名,但星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劃分。總體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混亂又繁雜的事。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許多肉眼不可見的星星也能夠被觀測到,以前的命名法就不好用了,不能把觀測到的星星完全收錄,于是人們開始制作全天的星表。然而星星實在太多了,沒辦法全部收錄,所以決定,只收錄在某個亮度以上的星星,從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星表,在各種星表里,依據星星的坐標,每個星星都有自己的編號。作為日常使用來說,我們接觸最多的還是按照星座和希臘字母命名的約翰巴耶命名法以及中國古代的星官命名。
在歷史上,人們為了認星方便,把天上的一些亮星連起來,加以想象,形成了星座的概念。到了近代,為了規范化,國際天文聯合會按照赤經和赤緯把天球精確地劃分成88個區域,也就是我們現在通用的88星座。對于星的命名,則沿用約翰巴耶命名法,用星星所在的星座命加上希臘字母或者數字來命名。例如,天琴座α,小犬座β等等。對于一些巴耶命名法沒有命名的稍暗的星,則采用弗蘭斯蒂德的方法,用星座名加上數字來命名。同時,對一些特殊的亮星,也會沿用其單獨的名稱,例如天狼星,北極星等等。
在中國古代,我們把天空分為若干區域,靠近黃道的一圈區域,分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每象里有7個星宿,共28宿,其他區域分為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在每塊區域里,把一些星連起來,稱為星官。星星的名字,就用星官名加上數字來表示,例如參宿四,南河三等等(參和南河都是星官名)。 28星宿 中國古代的命名法和西方的命名法有很多重疊的星星,比如織女星是天琴座α,天狼星是大犬座的α,牛郎星是天鷹座的α等等 03 星星的視運動 粗略來講,由于星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地球的移動和恒星的移動在短時間內不會對星星在天上的位置產生太大影響,可以認為,星星們和地心是相對靜止的。但是由于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相對來說,星星們整體會沿地軸自東向西轉。在我們看來里,就是天上的星星在繞北極星做圓周運動。星軌的照片可以很明顯地說明這一點。 星軌 @??? IT????? 04 星星的亮度 最開始的時候,人們把肉眼可見的最亮的星到最暗的星的亮度分成六個等級,稱為視星等,視星等越高,亮度越低。后來有了更精確地觀測手段,后人們發現,一等星差不多是六等星亮度的一百倍,于是就按照亮度的倍數關系更加精確地定義了星等,每高一個等級,亮度降低2.512倍。這樣一等星和六等星剛好相差100倍。按照這樣精確地定義,星等也可以是負數,例如,天狼星是-1.45等星,表示它比一等星還要亮。
以前,人們在認識天空的星星主要靠星圖,現在則有一些很好用的手機和電腦軟件幫助你認識星空,如star chart,stellarium等等。你只需舉起手機,就可以看到你面前的星星叫什么名字,高度多少,星等多少,赤經赤緯等等信息。 觀星軟件(手機觀星軟件) 關于流星雨 一起來看流星雨 (Beetify) 流星雨的成因 我們知道有些彗星會繞太陽運動,其運動軌道一般都是長長的橢圓。彗星主要的成分是冰,灰塵,和巖石。當彗星靠近太陽的時候,由于太陽的輻射,彗星會有一部分碎片留在其軌道上。當地球運行軌道穿過這些碎片區域時,一些碎片由于地球的引力會進入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發出強烈的光和熱,從而形成流星雨。 流星雨成因 來源《Astronomy Today》 在沒有流星雨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小的流星體闖入大氣層形成流星,這些被稱為偶發流星,
偶發流星和流星雨的區別是,偶發流星是沒有規律的,無論是出現的時間還是其軌跡的方向,而流星雨則會在大致固定的時間出現,其軌跡的延長線大致交匯于一個點,被稱為輻射點。在比較大的流星雨發生的時期,流星出現的頻率會比偶發流星的頻率高出許多,這也是我們關注流星雨的原因之一。因為更好看嘛。
說到流星的頻率,就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概念,每小時天頂流量——ZHR,表示在較好的觀測條件下,輻射點位于天頂時,每小時能夠觀測到的流星數量。從觀賞角度來講,當然是ZHR越大越好。輻射點的位置位于哪個星座內,就用該星座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流星雨。比如,雙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等。 ![]() 輻射點 (維基百科詞條:輻射點) 由于地球穿過這些碎片區域需要一段時間,流星雨通常會持續很多天,只不過在某些時間段其流量會達到最大,這個時間被稱為流星雨的極大,這也是最好的觀測時間 02 那些不容錯過的流星雨 既然已經說了這么多,那么流星雨是不是一種非常稀奇的現象呢?其實并非如此,每年的流星雨非常多,只不過大部分流星雨流量都比較小,不是特別有名。流量最大的流星雨大致有三場,八月份的英仙座流星雨,十二月份的雙子座流星雨,以及一月份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其ZHR均可達到120以上。 ![]() 雙子座流星雨 (@星源山風隊 云峰山望京雨2015) ![]() 英仙座流星雨 (2017年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 03 流星雨觀測手冊 我們知道了流星雨的成因,出現的時間,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觀測流星雨呢?普遍存在的一個誤解是,流星雨觀測是一件很高級的事情,需要用到望遠鏡等天文觀測設備。實際上,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欣賞流星雨,那么我們需要做的就只有,在晴朗的天氣,找個沒有光污染的地方,拿一個舒服的墊子,躺下,看,就可以了。當然,還要注意保暖。用望遠鏡反而會縮小我們的視野,對觀賞不利。如果想要正式地觀測,還需要記錄你觀測時段里每顆流星出現的時間,亮度(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視星等)等等信息,這就需要一些技術性的東西了。但觀賞流星雨實在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 星空下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志 在艾爾斯巖的星空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