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1日,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于北平,將北平改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國旗為五星紅旗。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周恩來等56人為委員,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同時,還選出以毛澤東為主席的由180人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這是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中共代表團代表的簽名冊第一頁的照片。簽名冊是用白色宣紙印制,上端印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會徽,中間印了一個大方框,豎分五行。第一行有中國共產黨五個大字,第二行是毛澤東的簽名。
2009年,為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文獻紀錄片《毛澤東1949》,其中講到,1949年9月21日,全國人民渴望已久的為新中國奠基的盛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毛澤東是中共代表團的第一個報到的代表,電視畫面上還打出毛澤東簽到的情況:在空白的簽到冊上寫上第一個名字。
然而,實際上,毛澤東并不是第一個報到的人,而是最后一個報到的。揭開這段塵封了60年歷史細節的人,是已經耄耋之年的孫小禮。
1949年8月中旬,剛從北平貝滿女中畢業的孫小禮,接到了北平團市委的通知,讓她直接到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秘書處議事科報到,該會議不久更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而所謂“議事”,如今通常稱作“會務”,例如制作會議代表名冊、發會議通知書、安排會議代表報到等。有許多同志參加會務工作,具體分工時,孫小禮負責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報到,于是,剛過17歲生日不久的孫小禮便成了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她回憶道:
人民政協開會之前……遲先達同志交代說:代表簽名一律用毛筆,第一行寫單位名稱,由各單位的首席代表寫;第二行是首席代表簽名;自第三行起是各單位的其他代表簽名,每行上下可寫兩個名字。
9月17日(應為21日——筆者注)上午,遲先達同志通知我:“今晚7時毛澤東主席來勤政殿開會,同時就來報到。有攝影記者拍照,可能還要拍電影,你要做好準備。”于是我忙著挑選最好的毛筆、最好的硯臺、最好的墨。突然,我想起一個問題:毛主席在前兩行寫字,而后面三行已經寫滿了名字,這樣拍攝出來是不是不太好看?我問先達同志怎么辦?他想了一下,要我給他一張未用過的簽到紙,他沿著第三行的豎道把紙折疊起來,蓋上已簽滿名字的后三行,這樣,乍一看,就像一張嶄新的簽到紙了。我很高興,佩服先達同志真聰明,但我又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毛主席大筆一揮,把字寫到蓋在上面的白紙上,豈不糟糕啦!”他笑著對我說:“這就是你的事了,你必須對毛主席講清楚,只能把字寫在前兩行之內。”
9月21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之前,代表們陸續報到。中國共產黨的正式代表16人,候補代表2人。陳云同志是第一個來報到的,孫小禮請他在第三行上端簽了名。之后,劉少奇、周恩來等代表都先后報到簽名,首席代表毛澤東是最后一位報到的。
孫小禮的回憶文章記錄了毛澤東簽到的情況:那天許多人已先來到勤政殿,毛主席一進門就被他們圍住了,一一與毛主席握手問好,過了好一會兒,毛主席才來到報到處,郭沫若、李濟深、馬寅初、烏蘭夫等人跟著簇擁到他的身旁,說要看毛主席寫字。這時四周燈光齊亮,好幾個攝像機鏡頭已對準毛主席。待他一坐下來,我就大聲地說:“毛主席,請你在第一行寫黨派名稱:中國共產黨,在第二行寫名字,請不要寫到第三行里去?!彼尞惖貑栁遥骸笆裁?,到底要我怎么寫?”
我又大聲地重說了一遍,最后干脆補了一句:“就是只在這兩行之內寫,不要寫到上面這張紙上。”他笑了笑,像是看穿了我們所做的手腳,說:“好吧,我照你說的寫。”他在第一行寫了“中國共產黨”,在第二行內寫了“毛澤東”。然后他放下筆起身離開,周圍的人也同時散去。啊!這時我才松了一口氣,終于完成了中國共產黨代表的簽到任務。
孫小禮的回憶文章是2009年發表的。在此之前,人們只能看到,在作為珍貴文物保存的簽到冊上毛澤東的簽名排在第一;而當年拍攝的紀錄片上,毛澤東也是在空白簽到冊上簽的字,因此,很容易作出毛澤東是第一個報到的判斷。(劉明鋼)
1949年9月20日,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全會舉行,籌備會代理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新政協籌備工作勝利完成,并決定于9月21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9月21日下午7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舉行開幕式,會場內外洋溢著熱烈歡慶的氣氛,會場內主席臺上金光閃閃的會徽兩邊,并列著孫中山、毛澤東的巨幅畫像。
參加這次會議的有黨派代表、區域代表、軍隊代表、團體代表等共45個單位,其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補代表77人;還有特邀代表75人,共計46個單位,662位代表。此外,還有來賓三百人。與會的民主黨派有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等11個黨派,無黨派人士也作為一個團體單獨列出。新政協籌備會主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致開幕詞。會上,特約代表宋慶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何香凝、中國民主同盟代表張瀾、中國民主建國會代表黃炎培、國外華僑民主人士代表司徒美堂等先后發言,表示對新中國光明前途的共同信念。
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9月27日,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作出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國旗、國歌、紀年4個重要決議,選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來自共產黨、民革、民盟等各個方面的80多位代表先后在大會上發言。
9月30日,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10月9日,選舉毛澤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席。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三次會議,任命董必武、陳云、郭沫若、黃炎培為政務院副總理;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程潛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同時還任命了政務院下屬各委、部、會、院、署、行的主任、部長等。其中,李濟深、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程潛等都是民主黨派領導人。還有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十余人擔任了政府重要領導職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