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知識】 金木水火土五星得名各有奧妙 在夜空中,有五顆亮于一等星的天體,外觀與恒星相似,卻明顯地在恒星背景中移動,極為引人注目。古人稱它們為行星,即會走的星。 在春秋戰國以前,木星叫做歲星,火星叫做熒惑,土星叫做鎮星,金星叫做太白,水星叫做辰星。關于這些名稱的來歷,現在已有所了解。 木星回到恒星間同一位置所需的時間是11.86年。古人把天赤道分成12等份與12個月相對應,叫12次或12辰,使太陽一個月走一個辰次。由于木星的恒星周期接近12年,差不多一年走一個辰次,所以早先曾用木星來紀年,因而叫歲星。 火星的顏色偏紅,其公轉軌道偏心率又較大,以致它在近日點和遠日點時的亮度差別特別顯著,故名熒惑。 土星的公轉周期為29.46年,但古人以為,土星只需28年就可轉一圈,數字上與二十八宿吻合,即一年坐鎮一宿,所以土星叫鎮星。 太,即大,金星是五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顆,顏色純白,“太白”正是金星的外貌特征。 水星離太陽最近,看上去,它總在太陽左右擺動,擺動的角度最大時為30度,接近12辰中一辰所占的度數,故水星叫辰星。 春秋戰國以后,盛行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之名賦予月亮和太陽,五行賦予行星,這就是行星今名的來歷。 (文章來源:陳久金《中國古代天文與歷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