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特點 【摘要】周作人是中國現代散文的開創者與倡導者,他無論在創作實踐還是理論倡導上對中國現代散文發展的貢獻和影響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中國現代散文,不論從理論上看,還是從創作上看,都開始于周作人之手,又成熟于周作人之手。不少人認為,周作人的散文藝術之所以難以企及,就在于他做到了平淡,平淡是散文藝術的極境。本文結合周作人的散文創作實踐,關注他對中國現代散文的創設過程,剖析他的散文的藝術特點。周作人多以“言志”散文為主,又可分為“浮躁凌厲” 與“沖淡平和”。二者既對立又相互統一。本篇論文就主要針對“沖淡平和”這個特點進行詳細的闡述。其次還有對周作人散文的“澀味”與“簡單味”的分析及其散文風格成因的研究等。已形成對周作人散文的整體把握。 關鍵詞: 沖淡平和 澀味 簡單味
1/10頁
Zhou zuoren prose of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 If you look at modern Chinese prose, especially sketch prose, we cannot ignore a person - Zhou zuoren. Zhou zuoren on modern literature is the most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his later, namely the advocate and creation junto. Zhou zuoren is the founder of modern Chinese prose with advocates, whatever he advocated in creation practice and theo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prose contribution and influence are second to none. Therefore, Chinese modern prose, whether theoretically, or the creation of look, have started from the hands of zhou zuoren, and matured in the hands of zhou zuoren. Most people talk about the artistic style, zhou's prose will use peaceful dilute these four words .Many people think, zhou's prose art are elusive, is that he made it plain, the prose is flat land. Art extremel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zhou zuoren's pros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inese modern prose of his creation process, analy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rose, zhou zuoren much with 'will' prose is given priority to, can divide again for 'impetuous relentless' and 'dilute peace'. His insipid, not no skills, instead it alone, just don't uncover trace just. Each style and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shows he artistic attainments. This paper is mainly aimed at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detail. Secondly and zhou's prose: 'the astringency' and 'simple flavour' analysis and the study on formation cause of the zhou's prose style. Thus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zhou's prose. Key Words: dilute peace astringency simple flavour
2/10頁
【正文】 大部分人談起周作人散文的藝術風格,都會用上平和沖淡這四個字。對于散文創作而言,平淡的的確確是其最高的境界。可以說平和沖淡是周作人始終沒有放棄追求的或者說是努力靠近的創作方向和心境。他的文章無論是隨筆還是文理評論都有著心平氣和說理的特點,確實很少有劍拔弩張的句子。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獨運,只是不露痕跡而已。這就是為何人們說周作人散文中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平和沖淡”了。周作人總是以平淡作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這種平淡,在他的著作中是到處都找的到的。如〈喝茶〉中“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又抵十年的塵夢。”然而周作人終究還是一個復雜的人。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著正統的思想,而并不是一味的平淡無味,這些虛實,抒情性的散文不僅僅在描述真實的生活還臨摹了真實生活的美與丑。還有不少正經之作,內容相當嚴肅與尖銳。因此單純的用“平和沖淡”來概括他散文的藝術特色也不是最為確切。就連他自己也不太認同自己真正做到了平和沖淡,在他《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如此來評價自己的作品的,他說“平淡,這是我所最缺少的,雖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實上絕沒有能夠做到一分毫,蓋凡理想本來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周作人的散文創作,大體有“人事的評論”和以抒情、記敘為主的“美文”這兩類。相應地,也就出現了“平和沖淡”和“浮躁凌厲”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每種風格又各有自身的特點,顯示了他深湛的藝術造詣。我們在這里主要談談他“平和沖淡”的這種藝術風格。 一:平和沖淡 1、在自身態度上的平和沖淡 周作人以他真誠、隨意的態度形成了樸實自然的作風。前期的小品文無論從取材、立意,以至行文各方面,都體現了從自己的真情實感出發,任意而談、信筆而寫的特點,只用平白無華的語言來造成幽雋淡遠的意態。 平等、平和的態度還讓他所述的對象,“兼收并蓄”,包容各家。這就形成了他散文內容“寬”而“雜”的特征,無論是對待自然界的生物還是人類,都以朋友的身份待之。如周作人在《蒼蠅》一文中,曾對日本的俳句詩人小林一茶的詩歌十分推崇,因為他能“以一切生物為弟兄朋友,蒼蠅當然也是其一”。并且特意舉了幾首詠蒼蠅詩為例。由此可見,他對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疼愛有加”,把它們放在與人類平等的地位去抒寫。對待讀者,周作人也能保持自己與讀者之間人格與心理的平等,形成了其散文委婉、平和、溫潤的特色。 在平等、平和的基礎上,周作人開拓了中國現代散文的創作視野。他把散文寫成可細細品味、玩味的“小品” 。不點明主旨,而把文章變成了品味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周作人在介紹他的文章經驗時,經常歸之為“不切題”,即盡可能的筆隨人意,興之所至地自然流瀉。他解釋說:“這好像是一道流水,凡有什么汊港灣曲,總得瀠洄一番,有什么巖石水草,總要披拂撫弄一下子才往前去。”這不僅是行文的自然,同時也是行文的搖曳多姿與迂回、徐緩,表現一種“筆墨趣味”。從這句話,我們也可以深刻體會出其文章的精髓之處了。 2、從取材上顯現出的平和沖淡 其散文取材隨便,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寫蒼蠅虱子、品茶飲酒、談狐說鬼、評古籍、玩古董等,內容駁雜,以其趣味性和知識性來吸引人。而且寫法隨便,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嬌揉、不造作,沒有感情與筆墨的夸張,意蘊深遠,需要
3/10頁
讀者細細品味。《吃茶》、《談酒》、《烏篷船》、《故鄉的野菜》等名篇所寫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平平常常的生活,雖無多大的思想意義,然其中另有一番情趣和哲理,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他所看中的是通過平凡的事物的描寫來抒寫自己的情懷,這是周作人的生活藝術在他的言志小品中的表現。這種將雅趣與野趣融合,提煉而成的閑適沖淡的藝術趣味,是周作人散文的個性和靈魂。一切都貫注著周作人的藝術趣味,一切都因藝術的精煉而沖淡平和,連“杞天之憂”也只是淡淡的憂思,連寫初戀也只是淡淡的相思。這就是周作人獨立于人生的“人生藝術”,一種有著鮮明風格、自我表現的言志的藝術。而在這類散文中,也展現了作者學識之豐富。試想,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沒有接觸到廣泛的生活,怎能寫出如此生趣盎然的作品。雖然后期的散文有“掉書袋”之嫌,但足可見作者的淵博學識。 熟悉周作人散文的人都會發現他散文中有一種題材最引人注目,那就是“風”和“雨”的意象,感受著“雨天”的陰沉,風雨之苦寂,這些“水”的哲學讓周作人思考憂慮了一生,他的不少散文就是這種思考與憂慮的結晶,而且水的外在聲、色與內在性格、氣質也深刻影響了周作人其人、其文。而其散文思想的澄明,色彩、氣味的清淡,情感的溫潤,無不聯系著“水”。在某種程度上,周作人的散文已經與“水”融為一體。在他的《雨天的書》里,這帶著“水氣” 在當時的散文作家中,的文章顯現了作者本人的超脫和沖淡。朱光潛評價為:“ 除周作人很難找得第二個人能夠作得如此清淡的小品文字。”并把這種雋冷沖和的風韻歸結為三個特點:清、冷、簡潔。其中“冷”是他最顯著的特點。文章的冷正是作者心情之冷、人生態度上的冷的寫照,這是與周作人的文化心態分不開的。在他的思想中,有著對各種“熱”的否定,否定當時的熱血與熱情,預示了他日后的隱士之路。 3、與平和沖淡相輔相成的特色之筆 首先是簡素的特色。美文這種極具藝術性的散文小品,被周作人概括為“真實簡明”的。“真實”便是說真話,說自己的話;“簡明”則是對文字的要求。既名為小品,篇章必然大多短小簡潔,在《知堂說》這篇“小品”中,全文連標點符號在內還不到一百四十字。文字不事藻飾,卻確有他一向追慕的含蓄耐讀的“簡單味”,簡素與平淡顯得十分和諧。而周作人自己也曾說,他欣賞日本人“在生活上的愛好天然,崇尚簡素”。這八個字也正是他自己在文學藝術上的理想。這里又有許多內容,如不求華綺,不施脂粉,本色天然(又如不夸張,不作態,不嘩眾取寵。又如不談深奧理論,只說平常道理,而有平易寬闊氣象。又如不求細紋密理,不用細針密線,只求大裁大剪,粗枝大葉,卻又疏勁有致。凡此都是周作人主張的天然簡素之美。他又把這一切概括之曰:“寫文章沒有別的訣竅,只有一個字曰簡單。” 4、于沖淡中見情趣 “于沖淡中見情趣”,是說周作人早期散文的意境是清淡的,而情趣卻是悠遠的。這種清淡的意境和悠遠的情趣,何以會具有“感染人們的力量”,又如何形成呢,我們不妨先舉一例:“薺菜是浙東人常吃的野菜,鄉間不必說,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園的人家,都可以隨時采食,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籃’,蹲在地上搜尋,是一種有趣的游戲的工作,那時小孩唱道:‘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后門頭’。”這是周作人寫于1924年名篇《故鄉的野菜》中的一個片斷。這里記的不過是極平常的事物,用的也全是極淺白的口語,可是他娓娓道來,悠
4/10頁
悠說去,平淡無奇的事物竟變得新鮮而饒有興味,字里行間映出一幅淡彩素描的風俗畫,透出了一縷浙東農村清新的泥土香味,尤其是當我們讀到最后一句兒歌童謠時,對于那鄉村生活的情致,禁不住要悠然神往甚至于陶醉了。 對于《故鄉的野菜》這樣的美文來說,它在表面上的確是追求著一種淡雅平和的情趣,但我覺得實際上這卻表達了周作人的精神寄托以及內心最深處深沉的傷悲。在文章里,作者一開始并沒有用很強烈的語句去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之情,而是在說自己對故鄉并沒有太多的感情,但是到了后面卻又流露了“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之類的失望與傷感之情。由此可見他并不是忽視自己的情緒,只是在表現情緒的時候不那么張揚而已。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般,文字很清新很脫俗,是一篇美文,但是事實上卻是作者對現實的逃避,是對自己情緒的一種替代,有著極其憂傷的情調。 文中所選的素材平凡瑣碎,使文章帶有其特別的情趣,而這種情趣未免落寞、頹廢,適合所謂的“中年心態”,或許這就是周作人自己你所說的“凡人的悲哀”吧。《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這樣來評價自己的作品的,他說:“平淡,這是我所最缺少的,雖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實上絕沒有能夠做到一分毫,蓋凡理想本來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由此其特有的“凡人的悲哀”可見一二了。 二 :周作人的:澀味:與:簡單味: 在周作人的散文中,“澀味”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文詞之“澀”即以文言入文;二是心緒之“澀”,在周作人的許多散文中都可以讀到淡淡的惆悵,其情趣也常是落寞的.此外,周作人的“澀味”還往往在于他文章的“隔”。而“簡單味”具體說,就是不肯修飾太過,不幫作高深,語言以白話口語為主,寫來簡練無華。周作人他自己的一些篇什,那種敘事角度的率真也容易造成“簡單味”。澀味與簡單味是周作人對現代散文文體的一種理想追求。 一(周作人散文的澀味與簡單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詞的澀與簡單。周作人認為文詞應“以口語為基本,再加上歐化語,古文,方言等分子,雜揉調和,適宜地或吝嗇地安排起來,有知識與趣味的兩重的統一,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語文來,我說雅,這只是說自然,大方的風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者裝出鄉紳的架子。” 在他的散文中,隨外可見這種文白雜揉,簡單又自然的文詞。如他自己最為欣賞的《知堂說》: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荀子曰,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了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昔楊伯起不受暮夜贈金,有四知之說,后人欽其高節,以為堂名,由來舊矣。吾堂后起,或當作新四知堂耳。雖然,孔荀二君生于周季,不新矣,且知亦不必以四限之,因截取其半,名曰知堂云爾。文章以文言入文,似“澀”,但讀起來,并沒有艱澀、生硬之感。全文才100多字,幾乎是一句就產生一個轉折,簡潔通達的文詞,卻形成一種古雅、“低徊趣味”的審美效果。 (2)心緒的“澀”。周作人的人生觀之一就是順從自然,天人合一,他說過:“人的臉上固然不可沒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種感情,——自然,戀愛與死等都可以算是例外,無妨有較強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樣掀起鼻子,露出牙齒,仿佛是要咬人的樣子。這種嘴臉只好放到影戲里去,反正與我沒有關系,因為二十年來我不曾看電影。”所
5/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