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老師有個小愛好,就是收集硬幣。確切的講,是收集美國的流通硬幣。不是集藏的那種概念,金銀幣啊、紀念幣那種。就是日常流通的硬幣,也不求品相,單純是好玩兒。 為什么會有這個愛好,是因為我發現美國的硬幣是很好的教學教具。恩,沒錯,職業病,看到什么都是教具。美國鑄幣局的兒童教育項目有一句口號很好:Coins are history in your pocket. 硬幣是你口袋中的歷史。 特別是quarter(25美分)和dollar(1美元)硬幣。和中國的硬幣設計不一,美國25美分和1美元同一面值的硬幣,反面卻有很多種不同的圖案。 例如25美分有“50州紀念幣計劃 State Series Quarters”(已經結束)、有“國家公園計劃 America the Beautiful Quarters”(正在發行中)。1美元有“美國總統計劃”和“第一夫人計劃(貴金屬幣)”。這些都是橫跨十幾年的持續發行計劃。甚至美國的學校都那它們來做地理和歷史課的教具。 所以,在收集的那段時期,你經常會看到麥老師桌子上鋪著一大推硬幣,在專心的玩兒找不同的游戲。下面就是麥老師的成果。 觀察力超強的你可能已經發現,這明明不止50枚啊。是的,因為除了美國的“州”,后期包括波多黎各、薩摩亞、關島等美屬領地也發行了自己的紀念幣。 麥老師借安娜讀書會這個平臺,也開一個小專欄,聊一聊這些硬幣的故事。 美元硬幣的幣值 美元硬幣,于1792年根據《1792年造幣法案》(1792 Mint and Coinage Act)首次鑄造。目前流通的硬幣包括:1美分(Cent)、5美分(Nickel)、10美分(Dime)、25美分(Quarter)、50美分(Half Dollar)和1美元(Dollar)。 所有硬幣都是由美國鑄幣局鑄造。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負責硬幣的流通和收回。美國擁有四個鑄幣局,承擔不同的鑄幣任務。費城鑄幣局和丹佛鑄幣局主要負責鑄造流通的硬幣和部分紀念幣。舊金山鑄幣局主要鑄造銀幣,西點鑄幣局則以貴重金屬幣為主。費城鑄幣局和丹佛鑄幣局為其它鑄幣局制作鋼模。 Quarter Dollar 25美分 正面 反面 正面為華盛頓頭像、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LIBERTY(自由)、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QUARTER DOLLAR(25美分)、S(S代表舊金山鑄幣局、或是P代表費城鑄幣局) 反面為白頭海雕圖案、國名、E PLURIBUS UNUM(拉丁文:合眾為一)、面值 下面是個有關硬幣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小視頻,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50州25美分紀念幣(50 State Quarters) 1997年12月1日經過克林頓總統簽署的105-124法案而發行。 計劃開始于1999年,已經于2008年結束,為期十年。平均每年發行五個州的紀念幣,希望借此讓美國的年輕一代了解各州的人文歷史等傳統文化。 發行計劃圖示 在計劃期間,依各州加入美國聯邦之日期先后順序(從最早的特拉華,到最后的夏威夷,前后相差172年)每年每次間隔約10個星期,各推出一款(即以每兩個半月的進度發行一款紀念幣),一年共五款具各州歷史、地理或各式豐富國家資源特色的25美分銅鎳錢幣。 每枚紀念幣代表各個州獨特的歷史,傳統和標志,由各個州的民眾設計圖案并由州政府選擇。每枚紀念幣,重5.67公克、直徑24.3厘米(0.955英吋),均以美國國父兼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的肖像作為正面圖案。背面圖案則各自彰顯本州的地理特點、光榮歷史和人物,由每個州經過全州設計比賽所誕生的圖案,最后由各州的州長和美國財政部長審批后才定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