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說:“諸氣者,皆屬于肺。”又說:“百病皆生于氣。”肺為身之華蓋,又稱嬌臟,外邪入侵,首當其沖,內(nèi)傷及肺,纏綿難愈。所以,調(diào)治肺氣對于疾病的治療非常重要。請代名醫(yī)葉天士在調(diào)制肺氣方面,發(fā)現(xiàn)了一些固定的治法。 葉氏治肺之法,詳別寒熱虛實之異,細察內(nèi)傷、外感之別,遴選方藥,靈活變通,自成一體。今天,小編就葉氏治肺醫(yī)案,篩選、歸納,謹宗葉氏心法,將這“治肺八法”推薦給大家—— [處方]川桂枝10g,淡豆豉12g,紫蘇梗10g,光杏仁10g,生甘草10g,生姜3片,紅棗3枚,蔥白3個。 [加減]有汗者,去蘇梗、豆豉、蔥白,加白芍;口渴者,去桂枝,加天花粉。 [體會]此為桂枝湯合蔥豉湯去芍藥加紫蘇梗、杏仁之復方。桂枝湯和營解表,因無營虛自汗,故減去白芍之酸斂,合蔥豉湯透發(fā)其表,入蘇梗之辛散,辛散即是汗藥,再加杏仁微苦微辛,引入肺經(jīng)以調(diào)肺氣。治肺受風寒初感,無溫邪引起者,最為適宜。 [處方]凈麻黃5g,光杏仁10g,薏苡仁15g,白茯苓12g,生甘草3g。 [加減]喘急不得眠者,加葶藶子、大棗;小便少者,加車前子、澤瀉;脈細惡寒身痛者,加桂枝、附子。 [體會]此為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并治》之方)。麻黃、杏仁既能宣肺平喘,又有利水作用,合薏苡仁加茯苓則利水作用尤著,故能治喘腫交作。肺合大腸,肺氣不宣,則便通不爽;肺為水之上源,肺氣阻痹,氣化不行,小便也會短少。治肺之法,貴乎清輕,清輕上浮,能達于肺。所謂“宣辛則通,微苦則降,若氣味重濁,直入中下,便非治肺之法”。葉氏自注之言,確有至理。 [處方]枇杷葉15g,光杏仁10g,炙紫菀10g,生薏苡仁12g,桔梗6g,通草5g。 [加減]舌苔厚濁,胸痞者,去紫菀,加厚樸、半夏;夾濕熱者,去紫菀,加蘆根、滑石;心煩脅痛者,加山梔、郁金。 [體會]肺主周身之氣,其性以肅降為用。肺失肅降,則胸滿氣促,所謂上焦不行則下焦不通,故用枇杷葉、杏仁以肅肺,紫菀以潤肺。桔梗以開肺,佐薏苡仁、通草之通利。全方都為肺經(jīng)之藥,枇杷葉用量宜重,取其肅降為主,余藥為輔,分量輕重主次之間,最宜講究。人身如小天地,肺氣如天,葉氏說:“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升則晦塞。”肅肺一法,凡由肺失肅降而引起之病,都可取用此法。 [處方]連翹10g,光杏仁10g,桔梗6g,淡豆豉12g,黑山梔10g,生石膏30g,生甘草3g。 [加減]伏氣溫病熱自里出者,去石膏加黃芩;風溫引起者,去梔豉,加薄荷、牛蒡子;暑濕引起者,去梔豉,加蘆根、滑石;吐血者,去桔梗、豆豉,加生地、丹皮;喘促者,加枇杷葉;胸痹氣痛者,去石膏,加郁金、枳殼。 [體會]肺位最高,肺主氣,司呼吸,溫熱暑濕外邪最易先傷,所謂上受之病,與中下焦無涉。熱在于肺,宜清涼肺經(jīng)之藥。連翹、石膏辛涼退熱,杏仁、桔梗開肺利氣,梔豉泄上焦之熱,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處方]炒葶藶子10g,大棗5枚,葦莖10g,薏苡仁15g,光杏仁10g,桑白皮10g。 [加減]腹脹者,加大腹皮、厚樸;煩滿者,加山梔、豆豉;小便短少者,加茯苓、澤瀉;濕熱引起者,去大棗,加枇杷葉、滑石;肺癰咳吐膿血者,去葶藶子、大棗,加桃仁、桔梗、魚腥草、冬瓜仁。 [體會]瀉肺者,取葶藶子瀉肺中壅積之水氣,其性急暴,佐大棗之甘以緩和之,仲景原治肺癰喘不得臥;合葦莖湯去桃仁、冬瓜仁加薏苡仁、杏仁、桑白皮,以利肺祛濕。肺中外邪既退,則肺的功能正常,胸滿喘急自止。 [處方]北沙參12g,麥冬12g,玉竹15g,甜杏仁109,生甘草3g,桑葉10g。糯米湯代水煎藥。 [加減]音啞者,去杏仁、桑葉、甘草,加生地黃、阿膠、雞子黃;口干不欲食者,去桑葉、甘草,加梨皮、蔗漿;大便秘結(jié)者,加火麻仁、柏子仁、炙紫菀;兼暑熱者,去麥冬、玉竹,加蘆根、滑石。 [體會]風為陽邪,容易化燥,肺燥則清降之力不行,故喉癢咳嗽。沙參清補肺氣,佐麥冬、玉竹之甘潤,桑葉、杏仁散風止咳,妙在糯米湯代水煎藥,不特補肺生津,且亦潤燥有余也。 [處方]生黃芪20g,當歸身10g,桂枝6g,白芍12g,生甘草3g,生姜3片,紅棗4枚,飴糖30g。 [加減]背冷跗腫者,去飴糖,加附子、茯苓;便溏者,去白芍、飴糖,加黨參、白術(shù);汗出氣短者,去生姜,加黨參、五味子。 [體會]肺為嬌臟,易虛易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今肺氣既虛,純用甘溫益氣,取用芪歸建中湯之方,稼穡作甘,甘先入脾,意在補土生金,是為王道治法,若投辛泄清肺,再耗肺氣,延成怯弱,則諸病蜂起矣。 [處方]人參10g,麥冬10g,五味子10g,訶子肉10g,生地黃10g,生甘草3g。 [加減]脈微肢冷者,去地黃,加附子;脈浮大欲脫者,去訶子,加龍骨、牡蠣。 [體會]斂肺之方,有溫斂、涼斂之別。溫斂為救肺陽衰而肺氣渙散者,涼斂為救肺陰枯而渙散者。此方為斂肺救陰,取生脈散加甘草合成酸甘養(yǎng)陰,地黃佐麥冬以養(yǎng)陰,訶子佐五味子以收斂,諸藥賴人參之大力斡旋之。 好 · 書 · 推 · 薦 葉方發(fā)微 葉天士醫(yī)案精深難學,浙江新昌俞岳真先生對葉天士內(nèi)傷雜病的經(jīng)驗尤有心得,總結(jié)出59法,并選錄葉案中的名言,分門別類,加以按語,合輯成冊。《民間中醫(yī)拾珍叢書(第二輯):葉方發(fā)微》先系統(tǒng)梳理葉天士59法,后附以俞岳真先生臨證精華,旨在展示其活學活用的風采,為當今臨床人員提供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