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jié)課提到,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哲學精神,它雖然不是萬能的,但非常重要,很值得大家掌握。這節(jié)課我們從更現(xiàn)實的層面來理解批判性思維。 今天所說的批判性思維,不止是一種哲學精神,更是一場教學改革運動。20世紀40年代起,美國高等教育界開始自我反思。一些有識之士認為,美國想要強大起來,必須有高素質(zhì)的人才。而要想有高素質(zhì)的人才,就必須建立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教育體系。美國的高校,要從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工人,轉變?yōu)榕囵B(yǎng)擁有獨立理性思考能力的知識分子。想法已經(jīng)有了,那具體該怎么做呢? 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為首的美國頂尖高校開始了課程改革。它們推出大量通識課程,比如心理學導論、經(jīng)濟學導論、文學理論導論、哲學導論、社會學導論、物理學導論、生物學導論等等。這些學科導論課和學科專業(yè)課很不一樣。以心理學導論為例,它不是開給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學的。它是專門為其他專業(yè)院系的學生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其他不以心理學為專業(yè)的大學生,也具備一定程度的心理學知識。在諸多通識教育課程中,其中有一門課程處于核心地位,那就是以邏輯學為基礎的批判性思維課程。 到了20世紀90年代,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從美國最頂尖的高校,開始向全美國所有高校普及,甚至在社區(qū)大學中也有體現(xiàn)。在這場持續(xù)了幾十年的教學改革運動中。除了課程內(nèi)容的增加外,還有三點值得強調(diào)的改變。一點是教學方式改革,從老師教學生轉變?yōu)槔蠋熞龑W生學。這里是強調(diào)學生不應該被動地等著老師教,而應該主動學習。第二點就是教材的改變,主要指邏輯學教材的變化。原來的邏輯學和高等數(shù)學一樣抽象難懂,而現(xiàn)在的邏輯學教材,加入了用大白話寫的更實用的非形式邏輯內(nèi)容,方便大家學以致用。第三點是考試的改革。美國的GRE、GMAT、SAT、LSAT等美國高等教育入學考試,開始自我定位為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驗。也就是說,它們想要測量的,不是學生們頭腦中已經(jīng)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給美國高校擇優(yōu)錄取提供依據(jù)。 以上部分內(nèi)容參考了劉義的博士學位論文:劉義. 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 華中科技大學, 2010. 題外話:參考文獻的重要性 說到這里,我們插一個題外話,講講參考文獻的重要性。為什么我們每次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時,都要注明來源呢? 其實,信馬由韁地表達觀點是很簡單的,但在科學共同體內(nèi)進行嚴肅的論證則很難。標明參考文獻,算是把自己所輸出的內(nèi)容放在了整個科學共同體的框架內(nèi),表明自己愿意接受科學方法的檢驗。參考文獻可以讓我們考慮到前人在這個問題上已經(jīng)做出的研究。無論這些研究是有價值的正確研究,還是可以提供反面教材的錯誤研究。而且,注明參考文獻和材料出處,一方面是肯定了原作者的貢獻,說明自己并沒有進行學術剽竊,另一方面也將一定責任轉嫁給了原作者。如果是原作者的研究出錯了,那你在原作者的基礎上做出的研究出了錯,就變得情有可原了。 當你遇見有人正信口開河時,如果看不下去,可以用這句話來巧妙地打斷他:“參考文獻方便給一下嗎?” 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在中國 說回到批判性思維和通識教育。在了解了美國的情況之后,讓我們把關注點轉向中國。在這里,僅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所中國最好的高校為例。 北京大學可能是全國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最多的高校,一共開設有大約300門通選課,供不同院系的學生們選修。哲學系開設有兩門和批判性思維極為相關的課程,一門是劉壯虎教授主講的“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另一門是陳波教授主講的“邏輯學導論”,這些都是幾百個學生參與的大課,因成本限制,做不到小班制教學。更多資料見:162.105.14.251/tongshi/index.php 清華大學則以經(jīng)濟管理學院為例。經(jīng)管學院為本科生設計了一套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其中基礎技能課程就是中文、英文和數(shù)學,核心課程中則有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這樣一門課,由楊斌教授主講,內(nèi)容和哈佛大學的桑德爾所講的公正課類似,本質(zhì)上是希望學生思考哪些難解的倫理學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更多資料見:www.sem.tsinghua.edu.cn/semBKPYFAcn/TZ_49918.html 關于批判性思維教育在中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可以參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的《中國批創(chuàng)思維發(fā)展報告(2015年卷)》。 關于通識教育,有一種常見的誤解,那就是誤以為廣泛地閱讀經(jīng)典文學著作就是在接受通識教育。我們這里說的通識教育更多地是指跨學科教育,可見:汪丁丁. (2014).我的教育生涯. 東方出版社. 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說了這么多,大家應該大致明白了什么是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就是讓學生通通都認識一點的教育,它強調(diào)廣泛地涉足多個領域,而不是僅僅在一個點上專精。1945年,哈佛大學提出了著名的《紅皮書》——《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提出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這種人需要具備四種能力:1.有效思考的能力;2.清晰溝通思想的能力;3.做出適當明確判斷的能力;4.辨別一般性價值的能力。 有人可能要問,既然通識教育這么好,那我們應該在哪個階段為學生們提供通識教育呢?大家可以在這里找到一副形象的示意圖:http://mat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 這幅圖描述了人類的教育體系與知識疆域。黑色的大圈內(nèi)就是人類現(xiàn)有的知識疆域,我們小學所學的知識只是圓心處的小圈,中學又在小學的基礎上擴大了一些,本科除了在中學的基礎上擴大一圈之外,還多了一個突起,也就是我們大學所選擇的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則是在我們選擇的專業(yè)上進一步深入學習,而博士研究生則要求學生在這個專業(yè)領域達到人類知識疆域的邊緣,并且能做出一點突破性的進展,就可以被授予博士學位了。 大家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階段,主要是專業(yè)教育。而中小學階段,主要是基礎教育。通識教育,主要是在本科階段展開。從操作層面來看,通識教育就是讓本科生在學習自己所選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之外,還要學習其他專業(yè)的基礎入門課,實現(xiàn)多專業(yè)的入門級水平。 當然,此圖只是一個理想化的概念圖,不能完美地符合現(xiàn)實情況。許多聰明的中學生已經(jīng)超出了基礎教育階段,已經(jīng)在接受通識教育。而許多本科生并沒有接受過合格的通識教育培養(yǎng)。幸運的是,學校并不是我們學習的唯一場所。實際上,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材料,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維持我們的終身學習。 一些人可能并不認同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專才比通才更值得追求。在這里,我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由菲利普·泰特洛克寫的《狐貍與刺猬》,在這本書中,作者采用心理學實證研究的方法得出結論:通識型專家(狐貍)比專業(yè)型專家(刺猬),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讓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通識教育的重要性。盲人摸象時,摸到象腿的人會說大象就像是柱子。如果花更多時間深入細致地摸象腿,就會說大象是有皺紋而且長毛的柱子。但是,如果我們把有限的時間,不去用在更仔細地摸象腿上,而是去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摸大象的不同部位,那我們會對大象是什么有更全面的認識。這就是通識教育的作用。而且,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并不矛盾,兩者完全可以兼得。待我們將整個大象都粗略摸過一遍之后,再專注于摸一個部位,并與摸其他部位的專家合作,如此就能建立起對大象既全面又深入的認識。 通識教育資源推薦 其實,互聯(lián)網(wǎng)上已經(jīng)有許多通識教育視頻課程,如下: 網(wǎng)易公開課:open.163.com 中國大學MOOC:www.icourse163.org 學堂在線:www.xuetangx.com edX:www.edx.org Coursera:www.coursera.org 可汗學院:www.khanacademy.org 臺灣開放式課程聯(lián)盟:www.tocwc.org.tw 我們之前已經(jīng)為大家推薦過許多好的網(wǎng)站,日后還將為大家推薦更多,有心的話,光是在YouTube(www.youtube.com)上面就足以找到許多值得學習的視頻課程。接下來讓我為大家推薦一些好的學科入門教材: 統(tǒng)計學:《統(tǒng)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邏輯學:《邏輯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 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年9月 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1月 哲學:《想透徹》新華出版社2017年7月 政治學:《政治學與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 社會學:《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 認知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導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傳播學:《傳播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離散數(shù)學:《離散數(shù)學及其應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年1月 以上幾本教材都是我自己讀過,而且也經(jīng)過了市場的檢驗,算是很好的學科入門教材了。通常一本教材再版多次,被諸多大學廣泛采用,就已經(jīng)說明它是一本好教材。如果上面這個書單還不夠,大家還需要更多推薦,比如一些學科的二級學科,那再單獨問我吧。 牛津通識讀本也算是“大家小書”,適合時間不太夠的人閱讀。譯林出版社由引進并制作雙語版,參見:www.douban.com/doulist/611251/ 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圖書館里的教育資源也很豐富,足夠彌補當前大學在課程開設上的不足。然而大部分人沒有利用好這些教育資源。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信息不對稱,那些想要接觸到優(yōu)質(zhì)學習資料的人,找不到這些學習資料。另一方面則是人們的學習動機不夠強,說白了,就是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且比較懶。 小結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看到了批判性思維教學改革運動在美國的發(fā)展情況,也看到了北大與清華兩所高校的教學案例。如此,我們明白了批判性思維教育是通識教育的基礎部分。而通識教育就是強調(diào)培養(yǎng)通才而不僅僅是技術專家的教育。最后,我向大家推薦了一些免費或低價的優(yōu)質(zhì)通識教育資源,供大家參考與使用。 在下節(jié)課中,我們會給出一個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方案,并向大家推薦許多相關優(yōu)質(zhì)書籍,還會對認真想的課程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