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文治武功,對內治國有方,對外開疆拓土,一度非常強盛。在那樣的背景下,自然也是出了不少名將。李陵便是其中一位。 這李陵是誰?大家可能都不難猜到,李姓,又是漢室將軍,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飛將軍李廣。沒錯,這李陵就是李廣的孫子,也是位棟梁將軍之才。將門虎子、名將之后,自然大漢朝對他就多了幾分期許,還好,李陵沒有辜負大漢的栽培。 曾孤軍率領八百騎越過居延深入匈奴兩千里探查地形且順利回師。后來升任騎都尉,帶領精兵五千,駐在酒泉、張掖等地教習箭術以防衛匈奴。數年后,李陵不甘居于人后,想為國建功,便借武帝派李廣利伐匈奴之際,請戰“臣所率領的屯邊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到蘭干山南邊以分單于兵力,請不要讓我們只做貳師將軍的運輸隊?!?/p> 武帝看他立功心切,只當他是恥于做下屬。便以無多余人馬配給回絕了他。誰知李陵竟然豪氣干云的答道:“不須給馬匹,臣愿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漢武帝為他的勇氣所感便同意了,并詔令強駑都尉路博德領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隊。 于是李陵帶著他的五千騎兵又一次從居延出發,向北行進了三十天到達?;皆鸂I。也正是在這里,李陵遭遇了匈奴單于三萬多兵馬圍困。李陵軍駐扎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領兵沖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以五千對三萬死守。最終箭矢用光,力竭被俘。 李陵敗降匈奴一事,史有多論。曾有記載,李陵在眼看將敗之時,本想尋思,經左右勸諫,決定投降等漢朝來接。期間在匈奴成了家,有了家室,但是一心向漢,只盼早還。然而他這一等就是許多年。 漢武帝也曾猜想李陵是沒有援兵無奈敗降,還曾派過使者去接,然而那個使者生性膽小怕事,沒進匈奴境內,只是轉悠了幾圈就跑回大漢,還順便胡搜了幾句李陵叛國。漢武帝氣急,下令誅殺了李陵三族。司馬遷為維護李陵還被處以宮刑。然而這一切,李陵到死都不曾得知了。 前段時間,韓聯社報道韓國文物廳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發現了一座位于外蒙古西北部阿爾泰山的一座古墓,墓主人為男性,已有兩千多年。根據墓主人隨身器物以及衣物判斷,很可能是漢朝大將李陵之墓。 若果真是李陵之墓,看他下葬時還身著漢服,可見其向漢之忠心,明月可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