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相機,開始對著美人、美景拍照前,需要設置哪些參數呢?對一部分人來說,拍攝模式設置到全自動,就開始拍照了,這對于“不學者”當然是不錯的選擇,但對于攝影初學者、愛好者來說,這是不成的,美人、美景連同相機都浪費了,,, 這里根據我自己學習和實際拍攝的經驗和大家一起學習分享一下攝影的初級知識,不妥之處請高手指正。 對于攝影入門級愛好者,打開相機后必須設置ISO感光度、拍攝模式(根據選擇手動、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程序優先拍攝模式相應的設置光圈、快門)、對焦模式、測光方式。選擇設置主要有白平衡(不在特殊場景下白平衡可以選擇自動)、照片存儲格式(根據需要進行設置),曝光補償及其他一些常用設置參數; 相機先設置感光度,根據環境亮度選擇適當的值。環境較亮的話,為保障畫質感光度適當調低點。環境較暗的話,感光度適當調高,以保障不出現抖動。感光度越高,對畫質的犧牲越大。對于半幅相機來說,選擇100-400范圍內、全幅相機選擇100-1600范圍內畫質基本可用,在高的話噪點過多,畫質損失嚴重。在光線能保障安全快門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低感光度,拍攝出最好的畫質。 對景深有要求的話,可選擇光圈優先AV檔,將光圈選定一個合適的數值,速度讓機器自動調節。拍攝運動場景選擇速度優先TV,選擇一個合適的快門值,光圈讓機器自動選擇。沒有要求的話可選程序自動P。 對焦方式設置,分手動對焦(手動調節鏡頭對焦環)、自動對焦(自動對焦分全自動對焦、群組對焦、點對焦)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設置。在根據需要選擇對焦模式(AF-A(自動伺服自動對焦)、AF-S(單次自動對焦)、AF-C(連續自動對焦)),在AF-A(自動伺服自動對焦)模式下,相機會根據被攝體的狀態,自動在單次自動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模式中切換。適合拍攝非持續靜止、不連貫運動的被攝體。在拍攝風景或靜止的人物時,可以選擇AF-S(單次自動對焦),半按快門后,相機會在指定的位置對焦。合焦后,相機會自動鎖定焦點,即使改變構圖,焦點位置也不會改變。在拍攝運動題材或持續處于運動狀態的人和交通工具時,應該選擇AF-C(連續自動對焦)模式,在半按快門期間,相機會連續對被攝體進行追焦。 測光方式設置,評價測光方式、局部測光方式、點測光方式、中央重點測光方式。評價測光方式,當你要拍攝的東西或者人物,融合在整個環境中、換面中的整體色調亮度等相差不大,看起來反差不強的時候,這個時候采用評價測光方式基本可以達到比較準確的測光與色彩還原。局部測光顧名思義從局部角度入手還原色彩,我們最常用的就是背光拍攝。就像我們利用手機拍攝人像的時候,如果用背光模式拍出來的往往都是剪影,也就是說人體一片黑,很多地方都看不清楚,但是這個時候如果利用手動局部測光,把測光點對著人體,能夠拍出比較好的效果。點測光方式,就是對著畫面中的某個點進行測光,這種方式也常常出現在背光拍攝中。中央重點測光方式,不僅是對整個畫面的中央進行測光,更是對所要拍攝的主體實行重點測光,這點有點像傻瓜模式中的整體測光,但值得交代的是,這種模式所拍攝的必須對象在畫面中的反差不是太大,色彩不太突兀的情況下進行,否則也會有所失真。 下面分享一下攝影16法則: 陽光16法則。這條基本法則適合于在白天拍攝明亮的、照明均勻的場景,即用光圈為f16,快門速度用感光度指數的倒數,例如光圈f16,感光度為ISO100,快門速度可以選擇1/100秒。在此基礎上,如果在海灘上拍攝可以將光圈縮小到f22,如果遇到多云天氣可以將光圈放大到f11,以此類推。 月亮11、8和5.6法則。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法則,它只有在拍攝月亮時才有效:滿月時光圈為f11,快門速度高于感光度指數的倒數;月缺時快門速度不變,但光圈改為f8;如果只剩一彎新月,則在相同的快門速度下選擇f5.6光圈。 機震法則。手持相機拍攝最低的安全快門速度為所用鏡頭焦距倒數,低于這一快門速度,機震可能導致照片銳度下降。比如使用50mm鏡頭,快門速度應高于1/60秒,如果現場光照度不足,可以使用閃光燈、三腳架或讓相機借助某些固定物體來加以解決。 灰卡法則。在拍攝過程中,使用18%灰卡測光是獲得一張曝光均勻、準確照片的最佳方法,即使你忘帶灰卡也沒關系,你可以伸出手來,讓它面對光源,用測光表或機內測光計測光,以測光值為基礎增加1級曝光量即可(不同的皮膚色調可能導致測光精度有一點偏差)。 景深法則。對遠處的被攝體聚焦時,通常景深區域在被攝體前方的長度是在被攝體后方長度的2倍。換言之,被攝體通常在景深的后三分之一處。這在所有光圈和焦距上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你能夠拍攝的清晰長度就越大。 最大數碼打印法則。為了計算你手頭數碼相機能夠輸出的照片的最大打印規格(是在人們能夠接受的成像質量作為前提的情況下),可以將你相機的最大分辨率除以200,就能算出這臺數碼相機打印規格(有的攝影文章和攝影圖書將其稱為展覽級照片質量),如果除以250就是該機的極限打印規格,所得結果的單位是英寸。 曝光法則。最經典的闡釋是:“按照高光部位曝光,然后按照暗部來沖印”,這對傳統反轉片和數碼相機來說都是一樣準確的,不過使用負片———特別是彩色負片,最好還是曝光過度一檔。 快速閃光曝光法則。當使用沒有自動降低閃光燈輸出量、實現閃光補光的自動閃光燈時,可以將閃光燈上的感光度設置提高到你所用焦距感光度的2倍。 閃光燈工作范圍法則。要了解你的閃光燈最大的工作范圍,就需要這條規則了。這條規則是:“距離加倍,感光度速度提高4倍”。舉例而言,如果感光度為ISO100時,閃光燈最大有效距離是6米,那么更換ISO400膠卷或將數碼相機感光度提高到ISO400時,閃光燈最大有效距離為12米。 百萬像素乘數法則。為了使數碼相機分辨率提高一倍,你必須將數碼相機的有效像素數乘以4才能做到這一點(不是2倍!),這是為什么呢?如果要將分辨率提高一倍,必須讓影像傳感器有效像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增加1倍,因此影像傳感器上像素數的數量自然就是2倍×2倍=4倍啦! 動體凝固法則。為了記錄下垂直于鏡頭光軸運動的物體,你需要在物體面向或背向相機移動時所需快門速度基礎上將其提高2級;當物體以與鏡頭光軸呈45度夾角面向或背向相機移動時,所需快門速度為物體面向或背向相機移動時所需快門速度基礎上將其提高1級。舉例而言,如果一個人以中速面向你跑來,需要用1/125秒將運動固定下來,當他以同樣速度從取景器中橫向跑過時就需要1/500秒快門速度了,如果他是以斜向跑過時只需1/250秒快門速度即可。 日落法則。為了在日落時分拍攝能夠獲得準確曝光,測光區域應位于太陽上方,但不能包括太陽本身,如果你希望整個場景看起來像是日落半小時后的效果,可以在此基礎上縮小1檔光圈或減一級曝光量。口訣中的“16”,并不是光圈非f/16不可,如選用f/11,則快門速度當提高一倍成為 1/200秒,以此類推。 其次,要根據天氣狀況作調整,如并非陽光普照,而是多云,用EI100膠片,如果快門速度仍舊取 1/100秒,則光圈應從1/16開大一倍到1/11;依此類推。 曝光口訣: 艷陽十六陰天八 多云十一日暮四 陰云壓頂五點六 雨天落雪同日暮 室內球場二秒足 客廳戲臺快門八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