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反脆弱: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覺得世界不公平? “為什么我那么努力,卻還是一事無成”; 你常常抱怨別人,甚至嫌棄自己的原生家庭; 你什么都想要,卻往往最后什么都沒得到; 最后人生中各種關系——職場關系、親密關系等等也凌亂如麻…… 總之前途渺茫,雖懷揣夢想卻被時代裹挾其中,無力感、種種大小不如意如影隨形…… 你是否想過改變這種現狀? 如果有,那么一切就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始。八大“強心”針,幫你《反脆弱》。 01 為什么你那么努力,卻還是沒錢: 比窮更可怕的是“稀缺心態” 很多人無法擺脫沒錢的困境,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有稀缺心態。 即便他們得到了更多的錢,本質上還會是一個“窮人”。 稀缺心態,這個概念由哈佛大學教授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提出,他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重要領頭人,花了大半輩子,研究“窮人和貧窮的本質”。 他發現,長期處在匱乏稀缺狀態下的人,都會慢慢被環境所改變,逐漸形成一種稀缺心態。 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這里的稀缺不僅僅是缺錢,也有可能是缺時間、缺愛。 02 人生最糟糕的不是出錯 而是你居然沒有出錯的勇氣 如果你正在焦頭爛額地準備一場絕不能失敗的演講,或者在永無止境地拖延實施一項策劃兩年的項目,又或是還在糾結抓狂最好的那款手機會不會是下一款…… 我建議你先停下來,做一個深呼吸,放下對自己嚴苛的評判。 然后,去規定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出個錯吧! 最糟糕的情況,不是你出了錯,而是你居然沒有出錯的勇氣。 所以,像是去完成一個優雅的任務一樣,去完成一次出錯吧,同時帶著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觀察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現?結果如何?你學到了什么? 如果你身邊的人也面臨同樣的焦慮,請給他們這個建議。 事實上,正如沒有人會在乎你把電線桿底座擦得有多亮,也不會有人真的記得,你出錯的時候有多丟臉。 03 相信別人對你的評價 你就喪失了自己的自由 我們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們真正自由嗎? 我們并不自由,那么阻礙我們自由的最大敵人是誰呢? 你猜對了,這個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你看嬰兒在玩耍的時候,其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自由的。 他們不去考慮社會責任,不會擔心自己被人嘲笑,不會害怕失敗或是被拒絕。他們最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害怕去愛,當他們看到愛時,會跟愛一起融化。 那么我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自由的呢? 它就發生在我們被整個家庭和社會“馴化”,或者說是我們逐漸被社會化的過程中。 04 成長過程中自己的開心比任何評價重要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這個人包括你自己! 因為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那都是他們對你言行的表面理解。 比如你畫了一幅畫,有人說:“哇,你畫得好美!”你的畫本身,并不因為她的評價而變得美了,而是你的畫在她的心中,引發了她對于美的知覺。 而另一個人看了你的畫,說:“我真的沒有辦法想象,你花了一個星期,就畫出這么沒有價值的東西!” 同樣,這個評價其實跟你的畫在你心中的價值,甚至是它的實際價值都無關。 這個評價僅僅說明,你的畫沒有觸及到這個人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僅僅是因為這個人想讓你難過(也許因為他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畫出來)。 你真正要問的,不是這幅畫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少價值,而是問問你自己,在繪畫的過程中,你是否開心,是否讓自己內心想說的得到了表達、延展或者綻放? 你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養,這才是它真正的價值! 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或者說對我們的言行的解讀,更多的反映出他們是誰,而非我們是誰。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我們的任何評價。因為你一旦相信,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魔鬼們簽下限制自己的契約。 你生命的流動性、復雜性和豐盛性,都應該由你自己來決定。我親愛的朋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05 如果你的追求超出了能力 那一定活得很難看 有人說,那難道就不追求了嗎?難道追求優秀、負責、充實、勤勞、堅強,這些都是錯的嗎? 不是的。追求優秀成績、好的習慣和品質等是很好的。 讓人痛苦的不是追求本身,而是對追求的執著。如果你的追求超出了能力、不符合情境,你的挫敗是必然的。 當沒有體驗到優秀的時候,你怎么對自己就很重要了。 你能允許自己有時候就是不好嗎? 你能允許自己有時候做錯事,表現差嗎? 你能允許自己有時候不完美嗎? 你如果說,能啊,那,這次能允許嗎? 人生最自然、最健康的狀態是:優秀的時候享受,糟糕的時候接受;有精力的時候努力,沒精力的時候休息。 接受 +A 和 -A 交替存在,才是一個常態。 更多時候,它是不受你控制的,不經意間 -A 就發生了。如果一定會發生,為什么不是這次呢? 06 不再內耗的時候 你不想優秀都不行 如果你可以接納自己,不再排斥自己,那么恭喜你,這時候你終于可以觀察自己,活在自己身體里,跟自己待在一起了。內耗也就被拿掉了。 你依然可以追求優秀。 只是當體驗到不優秀的時候,別再排斥自己。你可以和你的糟糕在一起,然后努力,而不是先花大把時間去罵它排斥它。 不再大量內耗的時候,你的優秀就會自然發生。 輕而易舉的優秀,是輕松快樂的優秀。 可是文化和童年都給了你一種艱難的旅途—要優秀,就要苦大仇深。不相信優秀也可以輕松快樂。 當你愿意活在自己身體里,跟自己待著的時候,自我反思才可能開始,成長也自此開始。 07 我們在什么時候最容易長本事、長智慧 對許多人來說,所謂“不好的人”,就是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關系帶來障礙和麻煩的人。 實際上,我們自己有很多時候也是別人命運中的壞人,不好的人,而我們認為的壞人和不好的人也許是別人生命中的愛人、好人、朋友、親人、救命恩人、甚至榜樣。 其實,仔細想想,誰不曾給別人帶來傷痛,又有誰不曾被傷痛?我們在什么時候最容易長本事、長智慧? 是在我們遇到麻煩和挑戰的時候。 所以那些“不好”的人——給我們制造麻煩和障礙,折磨我們,讓我們痛苦的人,其實是在幫助我們成長,所以我們要有感恩的心態。 我們能輕易對付的人,不會鍛煉我們的能力,唯有挑戰我們的人,才能夠逼出我們的智慧和能力。 08 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不妨先去模仿那樣的人 是什么原因導致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是手里掌握資源的多少,還是他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我承認這都是一些現實因素。 然而,真正讓窮人與富人拉開差距的,是看待事物和分析問題的思維角度。 富人與窮人看待問題有什么差別呢? 窮人,或者說普通人,是手里有多少資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 富人,是腦子里先想到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目標定下之后,才開始考慮怎樣籌措資源。 富人思維把“目標”和“資源”之間的邏輯關系倒轉過來,使得他們不會被一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門檻限制。 因為有這種思維,所以沒有什么攔得住他們做一件事:沒人可以請,沒錢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規避,敵人可以和好,對手可以買通。 任何一位人生強者都成長于逆境,并非他們的智商和情商高人一等,而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強大無比,不懼任何坎坷和挫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