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教育主張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相信很多年輕的寶爸寶媽都有體會吧,我們就是在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當時我們想的是我們長大以后一定不能對孩子這樣,要和孩子好好講道理。 時過境遷,我們現在也開始成為人父人母了,卻漸漸地開始遺忘了我們的初衷,打罵孩子不是我們的本意,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啊,每次打罵完孩子我們自己也會懊悔不已。現在呢,隨著一些國外育兒觀念的引進,更多的主張是表揚孩子,對孩子以表揚為主,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能做到這樣的家長少之又少,特別是一些男性家長,男性家長本身就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要對孩子說出“我愛你”這3個字真的太難了。所以,表揚孩子有什么技巧么? 1.夸獎的時候要抓住重點 比如孩子今天幫掃地了,那么我們就可以說:“今天家里怎么這么干凈啊?是誰的功勞啊”?這個時候你可以看著孩子,孩子也許正在一臉嬌羞的等待著你的夸獎。可以說:“你能夠把家里打掃的這么干凈,我真的替你感到高興,我們的寶寶長大了,掃地掃的比爸爸還要干凈呢”。 如果只是說:“你今天表現真好”,雖然能夠暫時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受到表揚?并且容易養成驕傲的性格,聽不得半點的批評。 2.夸努力不夸聰明 很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說:“你真聰明”,特別是在孩子成績進步的時候,喜歡這么夸獎,就讓孩子理解為自己的聰明與否和成績劃等號。那么孩子會變得“自負”或“自卑”可能性非常大。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對一半的孩子說:“你們都答對了,真聰明”,對另一半的孩子說:“你們都答對了,真努力”。接下來呢,讓孩子做一些任務,被夸努力的孩子90%都完成了,而被夸聰明的只有60%完成了。 5.別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很愿意幫父母的忙,比如說想要幫父母掃地,父母會對孩子說:“你掃不干凈,還是我來掃,你只要好好讀書就還了”;孩子想要幫忙洗碗呢,會怕把碗打碎,不讓孩子洗。漸漸地,孩子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就算孩子長大了,有能力替父母做一些事情,他們也會懶得動手。 很多事情在孩子小時時候就已經開始塑造了,有的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要3周,養成一個壞習慣或許只要3天。教育孩子,需要從小開始抓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