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ID:@行行之沙 ● 《黃帝宅經》有語:“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吉昌;若不安,即門族衰微。”中國古人一向注重“宅安”,而要保護好家宅安寧,除了選好建宅位置、朝向等,進行合理的布局之外,還要借助器物或符咒來增強風水效果,也就是鎮宅。 鎮宅之俗,古來有之。 西漢時期“丸石于宅四隅,則鬼無能殃也”—— 在房屋四角各埋一塊大石頭以驅鬼辟邪, 很可能是這一古老習俗的發端。 法無定法。 2000多年的歲月里,鎮宅的手法花樣百出, 至近現代, 貔貅、寶劍、葫蘆、銅鏡等都廣為流傳, 最常見的莫過于石敢當和石獅子了。 ■ 石敢當 石敢當,亦稱“泰山石敢當”,尋常巷陌、屋前舍后乃至岔路口、橋梁兩頭、溪河岸邊,幾乎有人煙就有它的身影,說它是中國民間最流行、人氣最高的鎮宅術,應該沒有異議。它或許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鎮宅術。有學者考證后認為,早在“埋石鎮宅”的西漢時期,石敢當就已經初露端倪了,后來石頭演化為小石人、小石碑,并從地下爬到了地上,也就有了石敢當。 宋代出土的唐代石敢當石銘,其文曰:“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可謂最早的石敢當“說明書”,鎮宅的功用一目了然。兩宋時,石敢當已經非常流行,“街衢陌直沖,必設石人,或植石片”,也是在這一時期 ,因泰山信仰盛行,石敢當又被冠以“泰山”二字,山與石聯手不但更霸氣了,也增加了石敢當的文化內涵。 宋以后的史籍中,關于石敢當的記載屢見不鮮,對它的描述則大同小異:“立一小石將軍, 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可見古時,小石人(石將軍)和小石碑兩種形式都很流 行,大概是后人偷懶、圖方便,更費工時的石將軍越來越少見了,而大多是在長方形的石頭上刻上“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幾個字,置于家門口或直接嵌入墻壁,也就是今天最常見的石敢當。 ■ 石獅子 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哪種動物的雕塑比獅子更多了。宮殿、寺廟、園林、官衙乃至民間深宅大院的門口,都擺放著一對石獅子來鎮宅護衛;直到今天,安放石獅子鎮宅護院的遺風仍隨處可見。如果說石敢當是土特產,那么石獅子就是不折不扣的進口貨——獅子的老家在遙遠的非洲,亞洲的印度也有分布,但中國并不產獅子,現在沒有,古時也沒有。何以外來物種獅子成了最受國民喜愛的鎮宅神獸,而不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老虎呢? 公元87年,一只金毛獅子隨安息國(今伊朗)使團來到東漢國都洛陽,作為國禮獻給了漢章帝,在洛陽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安息使節也得到了大漢皇帝的優待和厚禮。獅子以這樣的方式進入中國,無疑是個好開局。此后直至1678年,陸續有外國使團給中國皇帝進貢獅子,總計21批之多。也就是說,獅子進入中國后一直與“皇家”二字聯系在一起,這使它輕而易舉就在民間獲得“瑞獸”的地位。獅子在中國的好運氣,也要歸功于佛教傳入中國后,逐漸成為有巨大影響力的主流宗教信仰。獅子在佛教中是法力的象征。按照佛教的說法,漢地(中國)眾生是由文殊菩薩教化的,其道場就在山西的五臺山,而這位掌管了智慧的菩薩正是騎著獅子到處弘法的…… 獅子真正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鎮宅神獸,應該是唐宋以后的事了。有學者考證,唐都長安的居民住在一個個類似于社區的“坊”中,坊門多為牌樓式,上書坊名,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而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的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宋以后,坊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在民間,大戶人家紛紛把原來坊門的樣式簡化改造為門樓,將石獅等瑞獸雕刻在柱石上,相沿成習。正因此,石獅子大多蹲在一塊大石頭雕成的臺座上,這顯然是夾柱石留下的遺跡。 今天, 我們特別要說一說邊陲云南獨有的鎮宅神獸—— 瓦貓。 先說回石獅子。作為大眾最喜愛的鎮宅神獸,石獅子的造型并沒有太多嚴格的規定,工匠們大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見到的石獅子也是五花八門儀態萬方。 譬如這種 ▼ 譬如這種 ▼ 再譬如這種 ▼ 不管哪一種石獅子,都是威風凜凜的。 可想而知,小鬼看到了,心里肯定是怕怕的。 但瓦貓,是這樣的。 ▼ 啊啊啊,這是神獸嗎? 這是從迪士尼動畫片里跑出來的逗比吧! 這貨在屋頂上的形象是這樣的, 它必須居于屋脊中央,且背對自家院落。 ▼ 靠近點,再近點。 ▼ 喂,轉過來,轉過來。 ▼ “每家房頂高高坐,圓圓的眼睛,大大的嘴,貓不像貓,虎不像虎。”這條流傳至今的云南民諺,說的就是瓦貓——云南民間獨有的鎮宅神獸,至今仍廣泛流行于昆明、曲靖、大理、楚雄、文山、麗江等地。瓦貓的造型十分夸張,甚至有點怪誕,既像虎,又像貓,面目如虎,身形似貓,簡言之就是——萌萌噠!因地區不同,瓦貓的形象也各異:昆明瓦貓走天真可愛路線,大理鶴慶的瓦貓造型最是離奇,而曲靖瓦貓前爪抱著道家的八卦太極圖……畫風清奇,但法力一點兒也不含糊,據說,將瓦貓放置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頂、飛檐或門頭的瓦脊上,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可以鎮邪納吉,扶正住宅的風水。 云南民間對瓦貓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若村內某家接連失火兩次以上,即認為是沒有瓦貓所致,須急請人做個瓦貓來安在屋頂,以求免災;某家大門正對著別人家的屋角房脊,會被認為有邪穢侵入,須在自家門頭安個瓦貓,以示吃掉這家屋角;某家大門向著田野,也認為野鬼游魂會隨時竄入,必須在門楣或脊瓦上安放瓦貓,使之面向田野,以強宅氣,鎮住鬼魅…… 由于相關文獻的缺失,瓦貓的緣起只能是一個謎。但它無疑是中原鎮宅(風水)文化與邊疆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或者說,是中原鎮宅文化移植到了云南高原之后,沖破原有的束縛、自由生長的結果,它應該是明清兩代漢族移民大量進入云南時產生的。 瓦貓雖名為“貓”,但細細想來,它更多是虎,而不是貓;或者說,它是照貓畫虎、寓虎于貓。幾乎在各種文化中,貓都是通靈、驅邪的,電影《木乃伊》中的大BOSS無堅不摧,見了貓也只能撒腿就跑。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貓的處境與狐貍相似,雖神奇,卻難登大雅之堂,也就難以成為瑞獸、神獸,擔負鎮宅的重任——盡管現實生活中,貓是人氣最高的家庭寵物之一。虎不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