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還是有些玄機的,因為國民黨作為一個政黨是經過多次演變的,它的組織發展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 現在的臺灣的國民黨是以興中會成立的日期作為它的創黨紀念日的,即每年的11月24日為黨慶日,因為興中會是1894年11月24日由孫中山等人在檀香山創立的。而興中會成立之后也曾經策劃過1895年的廣州起義,但是因為力量薄弱所以起義失敗,此后興中華組織的主要成員紛紛流亡海外,興中會的組織在此后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而此后數年時間,國內又相繼成立了華興會和光復會,但是這幾個反清團體都是各自為戰,因此不能形成合力,于是1905年8月20日,在孫中山、黃興等人的努力和推動下,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幾個組織在日本東京合并成為新的組織-同盟會,同盟會制定了統一的綱領,有嚴密的組織,因此也被稱為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小編覺得以同盟會成立的時間作為國民黨成立的時間才是最合理的。 同盟會在此后幾年領導了多次的反清革命活動,先后發動了十次起義,但都歸于失敗。同盟會領導的最后一次起義是1911年的廣州起義,同年十月,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的統治迅速土崩瓦解,孫中山、黃興等同盟會骨干在此后回到國內,參與創建了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 進入民國后,同盟會的活動由秘密轉向公開。1912年8月,由宋教仁牽頭,同盟會與其他幾個政黨合并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任理事長,但是實際負責的是宋教仁。1913年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宋教仁領導的國民黨在選舉中獲得絕大多數席位,正當宋教仁準備北上組閣的時候,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此后的事態發展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孫中山等發起了二次革命,但遭到失敗,袁世凱在平息了二次革命后,解散了國民黨。 孫中山在二次革命后意識到組織的松散是導致國民黨失敗的主因,因此在流亡日本期間于1914年創建了中華革命黨。中華革命黨參與了反袁斗爭,但在1916年之后也漸趨松散。1919年,孫中山改組中華革命黨,成立中國國民黨,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中國國民黨這個黨名最早出現的時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