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共享單車甚至共享經濟的負面新聞涌出來不少。除了懷疑摩拜、ofo押金有問題的,報道矛頭還指向大量以共享為概念的企業宣布倒閉,似乎共享經濟已接近尾聲。 筆者以為,這種判斷是錯誤的。下這種判斷的人根本沒搞清楚什么是共享經濟?,F在的共享企業倒閉潮,不是共享經濟的失敗,而是資本盲目跟風的失敗。共享經濟是在不斷成長中、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的經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現在只是在曙光初露的時候遇到一些阻力。資本炒家跟風與共享經濟完全是兩個概念。 以共享經濟的主流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是重資產,企業投放的自行車一定要足夠多才能有競爭力。現在確實有不少企業倒閉,但這些企業都是后來進入市場的,也就鋪幾百幾千輛車,基本缺乏技術創新,資本也跟不上,破產是遲早的事。反觀行業內的領頭羊,它們入市早,技術不斷翻新,真正有眼光的資本自然不會錯過。再過兩年,能提供技術含量高、耐用性強車輛的企業,還會進一步脫穎而出,甩開其他競爭者。所以說,共享企業紛紛倒閉,跟共享經濟無關,而是企業自身的問題。 至于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形形色色的曇花一現,則充分說明并不是所有的共享都是對的。共享的產品一定要有耐用性,有一定成本,不能太廉價。打著共享經濟名義冒上來的“偽共享”都會被大浪淘沙。 也有人說,共享經濟是要盤活現有資源,而不是創造資源增量。現在的共享經濟基本都是“偽共享”,所以最終都要完蛋。筆者以為,美國的優步、愛彼迎或許最初符合這種特征,但這種C2C模式只是共享經濟的一種,而非全部。共享經濟的本質不是閑置資源的共享,而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不求擁有但求服務。擁有者是個人還是企業,不是主要的。擁有者是個人,那就是C2C,擁有者是商家,那就是B2C。就像中國的單車企業,它們不賣自行車而是賣服務。這才是中國的創新,是模式的創新。共享單車被外國人說成“新四大發明”之一,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因此,我們以美國模式為參照,說中國的共享是“偽共享”是沒道理的。 恰恰,C2C模式會面臨更大挑戰。因為提供服務的都是個人,要獨自面對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考驗。歐盟就認為,優步還是出租車,所以要像對待出租車那樣進行嚴格管理。我們的網約車也是如此。他們走的是美國模式,但走偏了。優步原本是將閑置的私家車資源盤活,提供一些共享服務。但我們的網約車現在都變成專職的了,所以要對車輛、司機、駕照等進行規范。美歐也都有類似現象,所以也都在管,而且管得很嚴。 總之,在一哄而上的熱鬧之后,有一些企業倒閉,然后合規、能夠不斷創新的留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倒閉只與企業有關,賴不上模式,更不要因為中國模式不同于別國,就把共享經濟一棍子打死。(作者是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