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之一:三線放松功練太極內功首重松、靜、 自然,故以三線放松功為入門功法 (1)雙手結太極印:雙腳并攏,膝蓋放松,左手拇指尖置於無名指根,右手拇指穿入此洞,其余四指置於外,雙手置於小腹,女生相反。 (2)第一線:運用心念想像天降甘霖,由頭頂經身體前方流下至腳底,把身體洗得乾乾凈凈。 (3)第二線:由頭頂經身體后方洗向腳底,把身體洗得乾乾凈凈。 (4)第三線:由頭頂經身體兩側洗向腳底,把身體洗得乾乾凈凈。 (5)然后想像全身由腳底向上逐漸變透明,腳部變透明 、膝蓋變透明、大腿變透明、腹部變透明、胸部變透明、頭部變透明,全身像玻璃一般透明。 (6)在觀想透明的放松態持續十分鐘以上。 (7)收功:舌頭逆時針轉九圈,口水分三口吞下,第三口吞下后,吸一口氣納入丹田,閉住呼吸,吐氣。共做三次。 (8)調息
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之二:站樁站樁(立禪) 體空映徹 氣沉涌泉 乾坤定位 坎離升降 配置五行 八卦是用 一、雙腳張開略與肩同寬,雙腳掌平行,略下坐至穩,身略向前傾,重心在前。雙手置兩腿旁,虎口對褲縫,前 四指微向上翹,使頭頂百會,下身會陰及雙腳底涌泉之連線中點,三點連成一直線 →松百會 →松會陰,兩眉向旁開,開玄關竅(玄關位于兩眉之間)。意念如秋陽照身,全身酥暖。 (重心在涌泉 腳跟是虛的 上身要直 如向前貼墻) 二、收功:收左腳同時吸氣,頭下壓彎腰吐氣,雙手下垂,伸直腰吸氣,頭最后上抬,雙手由胸前雙掌相叉導氣入丹田。 三、心法:松、靜、自然。 四、練功時間:最佳為下午六點前后一小時;次佳|為早晨日出后一小時內。凌晨至日出前不宜。吃飯前后一小時不宜,太飽或太餓不宜。 五、立禪的功效:立禪初學者可強化腎經能量,根據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中研究,初學者練立禪(其書中稱為站樁功)后馬上以經絡儀量測,可測得腎經能量明顯提高。腎經能量中醫稱為「先天之氣」,實為將下半身血液送回心臟的能量,心臟有充分的血液回流才能有充分的血液送出,也能減輕心臟的負荷。故腎經在血液循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腎經能和心臟充分配合完成血液循環在中醫稱為「心腎相交」。如此全身血液循環可逐步改善,最后達到「打通任督」的境界。立禪又可代替坐禪,目前一般人腎經大都不好,其實不適合坐禪,不坐沒事,坐下去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反坐出一身病來。而且很多人不坐雜念不來,一坐下去雜念紛沓而來,立禪則較不會有雜念。 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開合樁之手式 當丹田氣生可練開合樁(雙手掌相對,如抱一氣球,置於小腹前,能感覺到氣球,還能讓氣球脹大),雙手置於小腹前,如抱著一個氣球,氣球大小視個人感覺,如下圖一 然后讓氣球脹大,到極限,如下圖二 再慢慢將氣球縮小,如此反覆,九至十八次。
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之三: 無意識力練這無意識力要從'開合樁'下手,雙腳張開約與肩同寬,雙手置於小腹前,手心相向,去感覺兩手之前有個'氣球',如感覺到氣球,讓氣球如吹氣一般脹大,脹到最大后,讓氣球變小,慢慢回到小腹前的'小氣球',如此反覆9至18次,以9為倍數,氣球能順利脹大縮小后,將手掌翻向下,試著讓手浮起(好像讓氣球往上頂),浮至可浮起的最高點(剛開始氣不足,浮不高)慢慢下降(好像手放在氣球上,球往下降),降到小腹前,再往上浮,如此反覆9至18次,當能浮到與肩同高就功成了,可練拳架了。
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四: 吐納 一、兩腳張開略與肩同寬,雙手於兩側自然下垂。 二、吸氣入丹田,吸氣同時雙手前平舉,手掌向前,全身放松,膝蓋略彎。 三、吐氣,吐氣同時雙手緊握拳,手心轉向上收回腰際。全身緊繃,膝蓋伸直,腳趾扣地,收會陰,提肛。 四、如此吐納約二十回,吸氣,閉住呼吸,雙手與下單田圈成一圓如抱大球一般。至不能忍耐,吐氣,繼續吐納。至呼吸調節順暢后,再閉氣,如此反覆三次。最后一次閉氣后調節呼吸至順暢后收功。 五、收功:同立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