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歷代散文總集。 而書名“古文觀止”的意思是“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文集所收散文皆是上乘之作,均為歷代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人生經驗以及宇宙哲理。今天,我們就一起領略其中一二吧! “多行不義必自斃?!?/span> ——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出自鄭莊公克服其叛弟的故事。人的行為必然帶來相應的結果。我們都希望趨吉避兇,得到好的結果。 一些人去求神拜佛,看風水。卻不知,真正決定結果的是自己的行為。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未來的結果,取決于你現在的行動。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海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李斯《諫逐客書》 秦始皇因為鄭國渠的事情,要驅逐所有在秦國的外國人,李斯是楚國人,也該被驅逐。李斯寫《諫逐客書》,勸諫秦王嬴政,最終被采納。 秦國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吸納人才,踐行良策。做人也當如此,以開放、包容待人待事,這樣才能使人際關系和諧,成就自己的人格美。 凡是有大抱負,想要成就大事業的人,這種寬廣的胸懷是必不可少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 司馬遷《報任安書》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逆境,可能毀滅弱者,但卻一定會成就強者,增益其所不能。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span> ——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他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這是隱士的快樂,也是無數人心中所憧憬的簡單快樂。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理想,遠離現實的喧囂,遠離名利,尋找一個偏僻的地方,門前種幾棵柳樹,屋里放幾摞書,隱身山水、放浪形骸。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span> —— 王勃《滕王閣序》 人就算到了老年,仍然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因為老了,就放棄了自己一貫堅持的東西。 也可說,人因為夢想而年輕,只要還堅持為夢想而奮斗,人就不會老。反而一些青年人,早早就放棄了理想,這無異于過早地進入了墳墓。 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定自己的志向,不能放棄。我們經常說,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是接近成功的時候。 人生路上充滿艱難險阻,在最困難的時候是選擇堅持還是選擇放棄,決定了事業、學業的成敗。 “業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毀于隨?!?/span> —— 韓愈《進學解》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學業、事業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 大家身邊都不缺這樣的人,他們很聰明,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優厚,但卻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缺少了勤奮這一點。 除了勤勞,一個人還要有自我的思想和判斷,不能人云亦云,沒有主見。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span> —— 范仲淹《岳陽樓記》 這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國古代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真實寫照。即便是現在,這句話仍然不過時。 如果社會上多一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那么我們的社會何愁不安定、富足?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擔當。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留侯論》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 真正的有勇氣,不是別人得罪了你,你就立即報復;也不是你面對比你強大的人敢于主動出擊。這些都是表面的勇氣,小勇。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勇?“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在面臨突然到來的(危急情形)時(表現)毫不慌亂;別人強加給你的罪名,你卻不發怒。 我們常說,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改,這就是大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