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腎藏有“先天之精”,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開竅于耳及二陰。談到腎虛,分別是:腎陽虛、腎陰虛。 補腎分補腎陽和腎陰,那么怎么補腎才不失偏頗呢?明代名醫張景岳吸取前人經驗,在其著《景岳全書》中寫道:“左歸丸,治腎虛腰痛,真陰不足,壯水之主, 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經血自充。右歸丸,治腎虛腰痛,真陽不足,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 腎陰虛 證見: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干,咽痛,顴紅,舌紅,少津,脈沉細。治則:滋補腎陰。主方:左歸丸。 左歸丸 大懷熟地(240克) 山藥(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膠(敲碎,炒珠,120克) 龜板膠(切碎,炒珠,120克) 菟絲子(制,120克) 功效: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主治:真陰不足證。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 腎陽虛 腎陽虛 證見: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蒼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腹瀉,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治則:溫補腎陽、兼養精血。主方:右歸丸。 右歸丸 熟地24克,山藥12克,山萸肉10克, 枸杞子12克,菟絲子12克,鹿角膠12克,杜仲12克,肉桂5克,當歸9克,熟附片6克。 功效: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神疲氣怯,畏寒肢冷,陽痿遺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軟,小便自遺,肢節痹痛,周身浮腫;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腹脹,或翻胃噎膈,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 左腎藏元陰,右腎藏元陽之說,可溯源至《難經三十六難》“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又云:“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而張景岳所著之《質疑錄》則明確提出:“左腎主真陰,右腎主真陽。”'既如此,滋補腎陰曰“左歸丸”,補益腎陽曰“右歸丸”,便順理成章,合情合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