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文源于網絡 僅供學習交流用 多重曝光的三大原則節選自《多重曝光專業技法》多重曝光技法擴大了拍攝自由度,增強了作品的思想性,體現了創作的技術性。是用主觀的創意思維,將多個畫面共同曝光到一個畫面上,可以讓直白的畫面變得更加豐富,能強化主題的本質特征,能渲染畫面的意境,或改變其色彩、肌理,抑或創作出完全不同于被攝畫面的形態、質感、視覺效果的一門技藝。在傳統膠片時代,要拍好一張多重曝光的畫面或許并不容易,因為,傳統多重曝光時,對于曝光的控制與每次曝光重疊的位置較難控制。但是在如今數字攝影時代,這一切變得十分簡單、直觀。因為在使用數碼相機進行多重曝光時,對于曝光的控制,畫面重疊位置的調整,色溫的改變,都可以在數碼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上如實地呈現,能夠讓我們看著液晶屏實時調整與修改,所以數字時代的多重曝光效果比較容易掌握。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幅幅經典的多重曝光案例,來學習“物我相融”、創意無限的多重曝光技法。1.每次拍攝都要減少曝光對于要進行多重曝光的畫面,第一次拍攝時就需要根據創意需求適當減少曝光,而第二次曝光時則需要減少更多的曝光,當你只需要將第二次曝光的素材在畫面中隱約可見,不喧賓奪主時,或許要將第二次曝光減低3-4檔。第一次曝光拍攝的木橋與行人第二次曝光拍攝的月亮參數設置與拍攝步驟相機:Canon EOS-1D X鏡頭:EF100-400mm感光度ISO:1600測光模式:平均多重曝光模式:加法曝光次數:2次1.第一次曝光光圈f/4.5,快門1/250s,曝光模式:光圈優先,曝光補償:減1.5檔,100mm焦距段拍攝木橋上的幾對情侶。2.第二次曝光光圈f/5.6,快門1/60s,曝光模式:M檔,實際曝光補償減2.5檔,400mm焦距段拍攝紅月亮。3.后期調整:加強冷色2次曝光拍攝后的結果《月夜》思維與技法分析這幅作品第一次曝光時是黃昏時分,天空當時還很亮,由于當時的天空沒有云彩,拍出的畫面比較普通。于是,我構思在太陽下山之后,拍攝人物的剪影,再等月亮從東方升起時,通過多重曝光的手法,將月亮與木橋上的人們疊加到同一畫面中,以營造月夜下的浪漫氛圍。當太陽下山后半小時左右,天空被映成了紅色,我用ISO1600的感光度,減少1.5檔的曝光量,手持相機拍下了這幅曝光不足的橋上行人的畫面,為營造月夜的多重曝光畫面先打下基礎(如果畫面拍得太亮,月亮疊加上去就看不見了)。待月亮升起后,我將相機支在三腳架上,調整好相機的參數,打開相機的多重曝光功能,在相機里選中橋上行人的圖片,通過液晶屏的實時取景進行構圖,看著屏幕將月亮安排在畫面的右上方,減少2.5檔的曝光量對月亮曝光,使天空嚴重曝光不足,形成全黑的天空。這樣的全黑天空在進行第二次曝光疊加時,絲毫不會影響第一次曝光畫面的亮度與細節。該畫面通過二次曝光疊加后,營造了更加詩意的意境,二次曝光疊加后的效果絕不比PS合成遜色。通過這個案例我們認識到,多重曝光的第一次與第二次曝光都要根據創作需要去減少曝光。一般來說主體畫面需要少減一些曝光,而陪體畫面則需要多減一些曝光,這樣陪體畫面的圖案才不會過多疊加在主體畫面上。技巧提示:尼康相機由于無法等待太長的時間進行第二次曝光,在相機里也無法選擇第一次曝光的原圖進行第二次曝光,因此可以在前期拍攝時,分別預留好主體與陪體的構圖位置,然后使用尼康相機菜單當中的“圖像合成”功能,將第一次拍攝與第二次拍攝的畫面在相機內合成。2.尋找簡潔的主體與背景在多重曝光前認真地選取簡潔的環境、簡潔的主體、背景的畫面去拍攝第一次畫面,再進行第二次曝光時也應該盡量選擇簡潔的素材拍攝,才能有效避免多幅圖像疊加后的雜亂感。大多數多重曝光失敗的照片,都是因為雜亂導致,所以并不是隨意拍攝的雜亂畫面都適合多重曝光。3.選擇淺色的主體,深色的背景淺色的主體在深色的背景襯托下才會輪廓鮮明與突出,在進行第二次曝光時淺色的主體較為明亮,不容易被疊加上第二次曝光中素材的圖像,而深色的背景較暗,第二次曝光的圖像會疊加在深色的背景當中,因此形成了畫面暗部疊加效果較為強烈,而不會過多影響淺色主體的影紋層次,畫面不易雜亂。2.3多重曝光失敗的主要因素許多多重曝光的初學者,由于不太了解影響多重曝光的各種因素,所以在多重曝光時帶有許多盲目性,或者說是憑運氣去拍到一張較好的多重曝光作品,這顯然是沒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導致的結果。如果明白了多重曝光失敗的原因所在,我們就能大大提高多重曝光拍攝的成功率了。下面五個導致多重曝光失敗的原因,相信會令你茅塞頓開。1.曝光過度是罪魁禍首2.雜亂無章是失敗之因3.明暗無序令主體難辨4. 濫用模式會顛倒黑白5.盲目堆砌而不知所云略......擴展藝術攝影新境界北京電影學院 教授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 楊恩璞陳建強先生是我國攝影界的拼命三郎。近幾年,他馬不停蹄游走地球村,不僅佳作如同井噴,獲獎無數;而且還著書立說,從自己操作實踐總結出真知灼見,十余冊新書和教學視頻如同潮涌,連續問世,我還未讀完他剛出版的《后期強》系列與《人文之道》,今又看到這本《攝影多重曝光專業技法》,讓人目不暇接。多重曝光技巧,在膠片時代我們老一輩攝影師也曾應用過。但受當時感光材料性能的局限及曝光控制的復雜,操作十分麻煩,所以在藝術攝影創作中一直讓許多影友望而生畏,沒有充分展示其魅力。近年來,數碼照相機的曝光功能又取得長足的進步,比傳統膠片相機更先進,裝置有“加法、平均、明亮、黑暗”數種多重曝光模式。這就給攝影營造超越常態的藝術境界,提供了更多、更捷的創作手段,所以我很贊賞該書的出版,讓大家重新認識多重曝光的價值。陳建強在本書中,不僅傳授數碼攝影的多重曝光的技法和操作要領,更重要的是:他通過自已的影像作品,鮮明地展示出多重曝光對提升藝術攝影文化品位、美學價值和歷史含義的巨大作用。眾所周知,攝影的本體特長是逼真記錄客觀世界,但隨著世人對攝影需求和企望的擴大,攝影除了見證真相,還擔負起藝術審美的職責,于是形成(生活流)再現客觀存在和(意識流)表現主觀意念兩類不同形態的攝影。它們兩者雖表現理念不同,但并非不共戴天,而是相輔相成,從不同視點揭示世界真諦,幫助讀者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感悟生活。人類的審美需要宣泄內心情感、需要陶醉于遐想,撫今追昔,穿越時空。這些非現實的藝術境界,紀實攝影是難以營造的,而在本書中我們卻看到,采用多重曝光技法,陳建強的才藝如虎添翼,他的探索新作就能深入展示人的主觀精神世界,就能穿越時空和縱橫歷史,達到“1+1>2”的蒙太奇視覺效應(多個畫面相加,產生超越原畫面的新含義),使觀眾產生浪漫遐想和增添豐富知識。我從影六十載,深深體驗到:“攝影鏡頭既對外也對內,快門曝光,不僅記錄著客觀,也凝聚了作者內心的審美追求”。學會嫻熟地使用多重曝光,肯定有利于更形象地表達攝影家的主觀意識和內心情懷,從而使藝術攝影區別于紀實攝影,更彰顯出抒情寫意的個性。本書屬于技藝教材,含有一定科技難度,但由于作者大篇幅地應用圖文對照,結合自己拍攝實例來介紹經驗,因此行文引人入勝,通俗易懂。同時,我還感到作者對讀者的無比熱忱,在介紹技法時,還講述自己掌握多重曝光的心得體驗,避免人們失誤產生廢品。如:強調構思立意在多重曝光中重要性、如何發現適合多重曝光的素材、如何控制多重曝光竅門、以及佳能與尼康相機多重曝光的異同……等。相信讀者閱讀本書,很快就能學會多重曝光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新作。祝賀《多重曝光專業技法》新書出版,感謝建強賢弟的辛勤勞動;同時希望他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保持實力,今后做出更大貢獻!以藝術的名義 攝影評論家楊大洲自1839年攝影術誕生到現在,攝影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尤其是數字影像技術的發明,更讓攝影進入了最普及、最無邊界、最難預想、最輝煌燦爛的時期。無論你是用于紀錄還是創作,再現還是表現。若從表現的角度來說,無疑:表現的形式越豐富越好,表現的方法越多越好,表現的手法越有個性越好。今天,各種先進的數字技術給你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且妙趣橫生,相機的多重曝光就是其中之一,讓你的表現又多了一種獨特的形式。有的人,總是喜歡反對各種先進的技術技巧,總覺得新東西這也不行那不行,那叫抱殘守缺。事實上,技術技巧并沒有對錯,好與不好僅在于你的使用是否得當。特別是在藝術攝影領域,中國傳統審美的一個至高境界就是——大巧若拙,天衣無縫——我想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天上不會掉餡餅,所有的技術技法都是要去努力研學、都是要付出時間、精力甚至失敗,需要去踏踏實實摸索與實踐的。這本《多重曝光專業技法》對于廣大影友算不算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呢?這本書,橫跨了陳建強行走28年、歷經數十個國家的攝影感悟與創作,以獨到敏銳的攝影之眼,將豐富龐大的世界觀引入多重曝光的表現形態中,打開漫漫旅途中沉淀下的最具代表性、最具藝術性的視覺盛宴。他就像以一位朋友的身份與你侃侃而談,教你擺脫教條式書籍的沉悶。用“由淺入深式”的結構、“圖文并茂式”的實戰案例,簡潔明了地告訴你,如何走出思維的局限,突破瓶頸,將預想的畫面變成現實,變成可以賞心悅目的攝影作品,讓你變成'神筆馬良'。簡短準確的圖像內涵及技法的描述,甚至可以讓對多重曝光一竅不通的你迅速掌握其精髓所在,在色彩變幻的畫面中讀懂一張作品背后的情緒,從細節之處發現多次曝光的獨特魅力,喚醒影像表達的多維度境界。當然,最終的結果倒底如何,還在于內容與形式、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在于'度'的把握,在于你自己的格調與境界。鑒于新聞、報導、紀錄類圖片以準確的再現為圭臬,又見高琴女士為其專著《人文之道》寫的序《以人文的名義》,模仿一下,這篇序言就叫做《以藝術的名義》吧。“多 重 之 美”“多重曝光”并不是一個新的名詞。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我國攝影先驅郎靜山大師就在傳統暗房中將“多重曝光”技法運用得如火純青,他首創的集錦攝影代表作品《春樹奇峰》就走出國門,登上當時世界的攝影藝術殿堂,為中國的攝影文化在世界上贏得了可貴的一席之地!為我們留下了一大批值得珍藏和借鑒的多重影像遺產。在本世紀,電子信息技術日趨成熟,傳統的手工暗房沖印技術已不被大部分現代人接受,照相機上多重曝光的裝置也更加完善,這給“多重曝光”創作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當一個成熟的攝影師為了進一步拓展創意的空間,“多重曝光”也就成了一種有效的手段。“多重曝光”依賴于現代照相機的眾多功能,好像并不太難,但至今為止,堪稱傳世的作品卻不多見。所以越來越多敢于創新的攝影家,大膽走進這個探索的行列,在取得一定成績后又樂意向攝影同行們分享,陳建強先生就是一個代表。“多重曝光”首先要有多重的思維,多重的思維又必須來源于多重的積累,多重的積累則是一個攝影家綜合素養的概括及呈現!如何在極小的影像空間里確定一個主題,并將多種景物重重曝光,又能達到多重的藝術意境,那是要付出大量心血的。陳建強先生十多年來,勤奮穿梭在地球村每一個有故事的角落,捕捉定格地球村民那些即將消失的人文圖騰,他不滿足于常規的表現手法,在司空見慣的題材和環境中,努力去嘗試發揮多重曝光的創意思維,拍下了一大批具有全新視覺效果與內涵的圖片,為我們拓展了一個富有詩意的藝術空間。繼他的《人文之道》出版發行之后,他又以“多重曝光”技法聚焦“人文”這個永恒的主題,再次呈現了他多重的愛心和思考,這種精神也難能可貴。誠然,隨著數字影像技術的日益完善,普通的攝影師都可以通過PS軟件輕而易舉的得到一張類似多重曝光的圖像。但這就不是原創的“多重曝光”!也不足以顯示一個攝影家的功力,而陳建強先生的多重曝光作品都是使用數碼相機直接拍出來的,他用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探索與總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也就是陳建強先生為什么要把這本《多重曝光專業技法》貢獻出來的初衷。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攝影藝術有更多的升華,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攝影朋友一起來追求和探索,也期待陳建強先生更多的佳作與教材問世,為中國的攝影藝術做出更大貢獻。吳其萃 教授華光攝影學院 董事長中國華僑攝影學會副主席關于本書書名:《多重曝光專業技法》大揚強影像系列著者:陳建強大開本:330mm×330mm圖幅:400余幅字數:4.8萬頁數:248定價:698元裝幀:硬盒、精裝(限量珍藏版)超級進口油墨、200克進口紙張,全球獨創五色印刷技術,實現高保真高品質印刷效果,每一頁印刷都能與沖印的照片媲美。大開本(330×330mm),精選數百幅陳建強多重曝光經典作品,是攝影史上第一部人文攝影多重曝光思維理念與核心技法深度剖析的大型畫冊。多重曝光經典力作,陳建強『強影像』的集中展現,是多重曝光攝影的學習寶典。在書中,陳建強將創新的思維,深度的探索,真誠的情感,藝術的靈感,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走進神奇的ps影像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