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漢初三杰”指的是蕭何、張良、韓信,作為劉邦奪得天下的骨干,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特點,韓信號稱軍神統兵殺伐無人能出其右,蕭何老成謀國運籌帷幄,而張良以奇謀見長多謀善斷,多次救高祖劉邦于危難。 從高祖劉邦一統天下之后的表現看,在功臣里面沒有被收拾的人不多,就算是蕭何也是用了自污免罪的方式,才沒有被劉邦迫害得以善終。張良的封號是留候,我看這個封號很恰如其分,就下了什么,放棄了什么都是很清楚的。張良放棄了財富,放棄了地位,放棄了對于權力的爭奪,留下了自在清靜的心,留下了與世無爭的一份坦然心情。 一、處死韓信本來就是劉邦的意思 做為劉邦的心腹謀士,張良知道韓信的死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而已。早在韓信要挾劉邦加封他為齊王的時候,韓信的喪鐘就已經敲響了,收留項羽的愛將鐘離昧又進一步讓劉邦堅定了除掉韓信的想法。但是凡事都要有個過程和步驟,于是第一步是去掉韓信的兵權,這里劉邦采用了陳平的計謀,削去了韓信的兵權。沒有了部隊的韓信就像老虎拔掉了獠牙,已經不足為慮了。殺還是不殺,就看劉邦的一句話。呂后和蕭何不過是執行人,沒有高祖劉邦的默許,呂后和蕭何是沒有膽量干掉韓信的。 二、韓信準備和陳稀造反,不值得救 韓信和造反的陳稀是有勾連的,這點在正史里是有記載的,當時韓信表示自己可以做為內應,只要陳稀在外造反,韓信可以做為內應,這是要謀奪大漢天下,對于這種情況,不僅呂后和蕭何不會同意,張良也不會認同,這不僅是不臣之心的問題,還關乎到國家的統一問題,楚漢相爭多年,民生凋敝大家都痛恨戰亂,但是韓信和陳稀還要造反,這不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嗎? 三、韓信是害死酈食其的元兇 酈食其做為劉邦最得力的謀士,他的死是韓信一手造成的,而且死的很悲壯被齊王廣烹殺。酈食其本來去勸降齊王田廣已經成功了,但是韓信怕酈食其搶自己的風頭,趁著齊國軍隊松懈,一舉擊潰了齊軍。田廣大怒認為是酈食其背信棄義欺騙自己,因此就把酈食其烹殺了。這件事是韓信一生的污點,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韓信的人品低下,是個無信無義之人,對于這種人張良更沒有救他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