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元璋開始,明朝實行分封制,皇子封親王,其他宗室成員封郡王。在在眾多藩國中,秦藩駐古都西安,地位最高,被稱作“天下第一藩”。 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除早夭者以外,其他皇子均封親王。朱元璋第二子朱樉,地位僅次于皇太子朱標,封秦王,為首藩,即宗盟之長。用朱元璋自己的話,“朕封建諸子,以爾年長,首封于秦,期永綏祿位,以籓屏帝室”(《明史·諸王傳》)。秦藩國土最大,兵權最重,籓屏帝室,拱衛西北,舉足輕重。 《明史·諸王傳》記載了秦藩的世系,“秦愍王樉,太祖第二子。……子隱王尚炳嗣。……庶兄懷王志均由渭南王嗣。……弟康王志邅嗣。……子惠王公錫嗣。……子簡王誠泳嗣。……從弟臨潼王誠澯子昭王秉欆嗣。……子定王惟焯嗣。……再從子宣王懷埢由中尉嗣。……子靖王敬镕嗣。……子敬王誼旐嗣。……弟誼漶由紫陽王嗣。……子存樞嗣。李自成破西安,存樞降于賊”。 關于朱存樞,史料多次提及。《明史·莊烈帝紀》稱“李自成陷西安,秦王存樞降”;《明史·李自成傳》稱“自成執秦王存樞以為權將軍”;《明史·馮師孔傳》稱“城陷,……賊遂執秦王存樞,處其宮署”。此外,《明史·諸王傳》還提到“李自成陷山西,(晉王)求桂與秦王存樞并為賊所執,入北京,不知所終”。 從《明史》記載看,秦藩傳襲十三世,末代秦王為朱存樞,朱存樞被李自成活捉,后不知所蹤。然而,《明史》所稱秦藩末代秦王是朱存樞有誤。 1978年4月,朱存樞墓志銘被發掘出土,名為《大明宗室秦世子暨妃張氏合葬壙志》,志文摘錄如下:“世子諱存樞。萬歷二十年(1592年)正月初十日,母第一妾李氏庶生。……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七月十七日冊封為秦世子,會選東城兵馬副指揮張元祥第一女張氏為配,同日冊封為秦世子妃。世子崇禎二年(1629年)三月初五日以疾薨逝,享年四十。妃張氏,……世子以宗室至親,享有儲位,允為藩輔,富貴兼隆,宜永壽年。溘焉長逝,豈非命耶”。 墓志銘為當時人記當時事,可信度高于后世所修《明史》。從墓志看,朱存樞生前被冊封為秦世子,死得時候身份仍是世子,從未襲封秦王。 李自成攻破西安,時為崇禎十六年(1643年),而此時朱存樞已經亡故十四年之久,顯然,《明史》所載“李自成陷西安,秦王存樞降”,“自成執秦王存樞以為權將軍”,“賊遂執秦王存樞”,“求桂與秦王存樞并為賊所執”等記載明顯有誤。這個被李自成活捉的秦王絕不可能是朱存樞,而是另有其人。 那么,明朝末代秦王究竟是誰呢?此人名叫朱存極。 朱存極,明朝秦王朱誼漶之庶三子。從輩份上看,朱存極是朱存樞的弟弟。《明史》未有他襲封秦王的記載,在《明實錄》中有他封郡王的記錄。據《陜西通志》記載,朱存極于崇禎十四年(1641年)襲封秦王。李自成兵臨城下,朱存極不恤民情,不犒將士,于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月城破被俘。(劉秉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