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爺爺奶奶他們老了,在身邊和不在身邊的子女、晚輩都在擔憂老人養老的問題。老人們自己也在積極的想辦法來緩解自身壓力和孩子們的壓力。如今,出現了抱團養老、居家養老、互助型養老、養老院、養老APP,等各種養老模式。 健康養老是每個老人的心愿 很多老人更喜歡居家養老,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社會養老資源也表明,居家養老更為經濟和實惠,但居家養老也有弊端,如果子女無法管理老人,老年人還是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當老年人需要人幫助時,大到生病無人照顧,小到柴米油鹽沒有人幫助購買。 在這些困難面前,有少部分的老年人自愿或者由子女做主住進了各種類型的養老院,這些養老院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問題。老年人也許對養老院滿意,也許不滿意,但這部分老人也只占了養老人群的一小部分。 老人們自發也在想辦法解決養老問題。有的老人招募和自己嗜好一致的老年人抱團養老,使自己的生活不孤單,精神上有所慰藉。還有的老人無償提供養老的院落,招集和自己有同樣人生經歷的老人共度晚年生活。這些自發倡議的方式都是養老模式的有益補充和嘗試。 最近由北京民政部門促成的以公益慈善為目的專業養老服務平臺,又是對養老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和提升。只要老人通過簡單的APP模式,馬上會有志愿人員上門服務,子女如果在外地,碰到老人的突發事件,他們也能馬上通過APP就近找到幫助老人的志愿者,這就使老人的具體問題得到快速和便捷的解決。 其實,這些養老方式,互相滲透,互相補充,特別是智能化在我們的生活中日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有專門的人開始研究養老智能化方式,這些研究結果,應用到老人和老齡化社會將是激動人心的事情,這些研究和實踐化操作,會為健康和愉悅養老提供更為貼心和實在的方案,養老逐漸會成為人生中的一件樂事。養老就如同一個新生兒一樣,需要各種力量的有力規劃,規劃一個健康的生態化和合乎人性的系統,也許到某一天,我們的后代會很奇怪地問:“養兒防老”是什么意思? 本文和圖片均為齊它故事原創,僅發表于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