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如此怪異和神秘,我們有可能永遠不會解開它們的所有謎題。但是,現在有了一個全新的,非常奇妙的證據表明,銀河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塑造了整個銀河系的環境,包括一些曾經被懷疑但從未被證實的東西。 不僅如此,超大質量黑洞通過產生強大的電磁風暴,并且吹得更遠更廣,從而影響新恒星的形成。這意味著黑洞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預期,直接進入了星系的深處。超大質量黑洞向周圍空間吹出強大的電磁風是眾所周知的,太空中可能沒有空氣,但星際介質中充滿了等離子氣體和其他物質。 超大質量黑洞 以前的研究已經得出結論,這些風暴足以在全銀河系中傳播,可以抑制整個區域的新恒星的形成。現在,科學家們首次觀測到了這種現象。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謝莉-賴特教授說,超大質量黑洞是迷人的,理解星系為什么會受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影響,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是一個難題。 科學家們觀測到了距離地球93億光年的一個星系,名為3C 298。在它的核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這意味著研究人員所探測到的現象發生在宇宙歷史的早期,大約有138億年的歷史。黑洞本身是看不見的,因為沒有光能夠逃脫它,但是,塵埃和氣體會圍繞黑洞高速旋轉,并形成一個巨大的吸積盤,這使得科學家們能夠觀測到黑洞的存在。 黑洞假想圖 這會產生摩擦和熱量,散發出巨大的光。事實上,類星體是我們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之一。星系中充滿能量的氣體,被類星體照亮,星系的類星體階段通常是早期的,非常活躍的階段,在黑洞進入更常規的成年期之前,消耗了附近的所有物質。今天,銀河系附近的大部分星系,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大小與星系的大小之間的關系都比較類似。 但3C 298星系卻顯得不成比例。使用來自凱克天文臺的紅外光譜儀,奧西里斯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它的質量比預期的少100倍,這已經是在充分考慮到其核心超大質量黑洞大小的前提下的數據。科學家們還觀察到類星體驅動的風暴改變了氣體分子的密度,大大減少了星云的數量 。星云對恒星形成至關重要,這意味著類星體限制了恒星的形成。 黑洞風暴 該小組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