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位于被稱為“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的西半部,東起西藏中路,西迄延安西路,全長3866米。
“商業街的形成”:
1862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為維護在華利益,幫助清政府攻打太平軍。由上海英租界跑馬總會出資,強行越界辟筑一條從泥城浜(今西藏中路)到靜安寺的跑馬道,取名涌泉路,亦稱靜安寺路。初為泥土路,1866年,太平軍被鎮壓后,英租界當局開始派巡捕維持交通,行使管理權,并對該路埋管、設溝等。1890年,靜安寺路鋪上石子路面,馬路兩邊種植了懸鈴木。1921年又往西筑至大西路(今延安西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政府接收上海市,將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的開發從二十世紀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的十余年間,在上海經商致富的洋行大班們紛紛選擇靜安寺路興建大型獨立式花園別墅,不久,這條馬路沿線就形成上海最早的一片高級花園住宅區。
1920年至1930年,靜安寺路兩側風貌迅速發生變化,從以獨立式花園住宅為主演變為以公寓和新式里弄為主。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加,沿路陸續開設眾多商店,漸漸形成上海西區的商業中心。不過,靜安寺路商業街的氣氛與東面喧囂的南京東路截然不同,經營方向趨向高檔。以高級舞廳(如百樂門舞廳)、電影院(如大光明電影院)、咖啡館(如凱司令咖啡館)和時裝店聞名。1934年在靜安寺路東段派克路(今黃河路)口,落成了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
這是南京西路舊照片。
1. 南京西路上的著名老建筑:
(1).金門大酒店。(原華安大樓、金門飯店)。(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104號。
華安大樓由華安合群人壽保險公司投資,1926年落成,大樓高36.16米,占地1973平方米,建筑面積2526平方米。大樓建筑平面呈工字型,外觀為新古典主義式,采用多種風格的裝飾,大樓為立體三段式,一、二層用愛奧尼克柱廊,大門劃為三間,多立克式柱,兩側凸出,形成橫三段,券窗口七八層之間有挑檐,中央頂部有塔樓,下層柯林斯式環柱,上層塔什干柱,頂部為餾金穹頂,底層外墻砌花崗石,內部裝修華麗。
(2).金門大酒店。1939年香港華僑租下這幢大樓,開設了全門大酒店,1958年改名為華僑飯店,現為金門大酒店。
(3).金門大酒店的精美建筑造型。
(4).金門大酒店的精美建筑造型。
(5).金門大酒店的精美建筑造型。
(6).金門大酒店的精美建筑造型。
(7).金門大酒店的精美建筑造型。
(8).金門大酒店的精美建筑造型。
(9).金門大酒店的精美建筑造型。
(10).《體育大廈.市體育總會》。(原西僑青年會).(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
地址:南京西路150號。
西僑青年會大廈建于1932年,是近代上海西方僑民體育文娛活動的中心場所與中西體育交流比賽最重要的場所。大樓作為上海近代史上最早、最現代化的復雜高層綜合體建筑(包含有溫水游泳池、藍球館、手球館、保齡球館、交誼大廳、賓館等各種文體設施)。是近代建筑中復古主義與裝飾主義相結合折衷風格的杰出代表。
(11).《體育大廈》的部分建筑造型。
(12).《體育大廈》的部分建筑造型。
(13).《體育大廈》的部分建筑造型。
(14).《體育大廈》的部分建筑造型。
(15)《體育大廈》內的體育健兒雕塑像。
(16)《體育大廈》內的體育健兒雕塑像。
(17)《體育大廈》內的體育健兒雕塑像。
(18)《體育大廈》內的體育健兒雕塑像。
(19)《體育大廈》內的體育健兒雕塑像。
(20).《國際飯店》(原四行儲蓄會大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170號。
國際飯店由4家銀行聯合投資,于1934年竣工開業。面對當時的上海跑馬廳,由匈牙利藉著名建筑師鄔達克設計,陶馥記營造廠承包全部建筑工程。大樓地上24層,地下2層。地面以上高度83.8米,它是當時全國也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筑,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記錄達半個世紀。由于當時樓高驚人,故有“仰觀落帽”之說。
(21).《國際飯店》。
大樓建筑風格完全是當時美國裝飾藝術運動摩天樓風格,外墻使用深褐色面磚,豎線條處理,頂部層層收進,顯示出強烈的立體感。采用了鋼框架結構,底層至3層鑲貼黑色花崗石,4層以上鑲貼棕色泰山面磚。在第2、3層和14層以巨型園角玻璃鑲貼,大樓總建筑面積15650平方米,但地基只有1176平方米。
(22).《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23).《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24).《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25).《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26).《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27).《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28).《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29).《國際飯店》中室內裝飾富麗堂皇。
(30).《國際飯店》中上世紀30年代的布置,讓旅客回憶起舊上海的十里洋場。

(31).《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325號。
這棟古色古香的建筑,是1933年由上海外商把持的跑馬總會投資建成的俱樂部。馬海洋行的設計賦予這個建筑有一個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外貌,而結構則已經是鋼筋混凝土的,整個建筑沿著當時跑馬的跑道一側展開,是個長條形的4層樓房,沿跑道有看臺,在建筑的北端樹立起這個高53.3米的鐘樓,作為它的標志。解放后改為上海圖書館,1996年圖書館遷至新址,改成上海美術館。2012年底上海美術館遷至中華藝術宮,現暫關閉。
(32).《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
(33).《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
(34).《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
(35).《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
(36).上海跑馬總會大樓,外墻咖啡色面磚和花崗石塊砌筑,頂部是鐘樓。
(37).三至四層景觀:三角形楣飾,墻上有精美花飾。
(38).底層至三層景觀:底層表面以花崗巖砌筑,入口帶有巴洛克風格。
(39).大樓鐘樓側面景觀:鐘面為羅馬數字。
(40).西立面轉角處景觀:墻上有花崗石雕塑。
(41).大樓景觀:三角形楣飾,墻上山花、雕塑。
(42).大樓西立面二樓有貫通的4根塔士干式柱廊。
(43).塔士干式柱廊,方形、圓形鋼窗,花崗巖雕塑。
(44).三角形楣飾,花崗巖雕塑。
(45).圓形雕塑,墻上山花。
(46).《原飛星公司大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702號。
該樓建于1917年,西班牙伊斯蘭式與新古典主義相結合,立面三層均采用馬蹄形連續拱柱廊構圖。
(47).《原猶太人總會大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722號。
該樓建于1911年,仿文藝復興府邸式。主入口有雙柱拱券門廊,兩翼二層墻面后退,下為塔司干式券柱廊,上為大陽臺,底層假石飾面,2層清水紅磚墻,假石窗口,四坡紅色平瓦屋面。
(48).主入口有雙柱拱券門廊。
2.南京西路上的高級老公寓。
在1919年至1941年的20多年間,南京西路上由東向西落成了數十幢高級公寓:東萊大樓(1927年)、靜安新村(1937年)、靜安大樓(1931年)、同孚大樓(1936年)、德義大樓(1928年)、麥特赫斯脫大樓(今泰興大樓)(1933年)、大華公寓(1932年)、中央公寓(1931年)、重華公寓(1939年)、花園公寓(1926年)、平安大樓(1925年)、安登別墅(1937年)、愛登公寓(今常德公寓)(1935年)等。
(1).《原同孚大樓.中國銀行西區分行》。(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801號。
陸謙受、吳景奇設計,大昌建筑公司承建,鋼筋混凝土結構,1936年竣工。現代派風格。立面強調橫線條處理。

(2).《德義大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778號。
德義大樓是上海較早設單身宿舍的公寓大樓。克明洋行[英]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1928年竣工。裝飾藝術派風格。轉角處2層窗口上有一花崗巖帶飾,其上原有四座立雕人像,現已不存在。上部窗間墻,頂層窗口略后退,突出立面豎線條構圖。

(3).《大華公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868-882號。
普益地產公司建造。陶達洋行[美]設計,創新建筑公司承建,鋼筋混凝土結構,1932年建造。現代派風格。由前后四排多層公寓樓組成,弄堂口處設過街樓,立面簡潔,窗下墻及檐部作白色寬帶狀橫向構圖,兩端以褐色面磚作寬帶狀豎向構圖,形成對比。

(4).《原麥德赫斯脫大樓》(現泰興大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934號。
新瑞和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成,1934年竣工。現代派風格。立面中高兩低對稱造型,中間主體后退形成主入口前場;中間豎線條構圖,兩翼橫線條構圖。

(5).《原切爾西住宅》(現上海市少兒圖書館)。(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962號。

(6).原切爾西住宅外觀。

(7).《靜安別墅》。(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1025弄。
靜安別墅原是潮州會館的墓地,1926年由浙江富商張家購得這塊地皮。1928-1932年建成。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行列成布局,總弄和支弄垂直交叉,三層,磚墻瓦頂,裝飾簡潔,每單元均有小庭院、陽臺等。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里是銀行職員的聚居地,一幢房子要幾十根金條。
(8).靜安別墅。
(9).靜安別墅。
(10).靜安別墅。
(11).靜安別墅。
(12).《原旅滬德僑住宅》(現市政府外事辦)。(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1418號。
該建筑1926年竣工,法國文藝復興式,東西兩樓風格一致,對稱立面,中部層疊柱廊,底層塔司干式柱,2層愛奧尼式柱,3層科林斯式柱。
(13).《花園公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1522弄。
里弄住宅,磚木結構,1930年建造,前后4排,后3排均有獨立花園,磚墻瓦頂,有老虎窗,入口飾山墻狀門楣,兩坡頂,山墻墻面露木構架。
(14).花園公寓.
(15).《東萊大樓》。
地址:南京西路577-587號。該樓建于1927年,6層,磚木結構。
(16).《平安大樓》。
地址:南京西路1189-1213號。
該大樓建于1925年,鋼筋混凝土結構,七層。1939年美商雷華影片公司投資將大樓底層改建成平安大戲院。西班牙王國也在此設立過駐滬領事館。現又將原平安大戲院和珠江飯店改做了西班牙ZARA的專賣店。
3.南京西路的老戲院。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南京西路陸續建起了一批影院,其中有名的有:大光明大戲院(1928年)、夏令匹克影戲院(1914年)、卡德大戲院(1917年)、平安大戲院(1932年)、美琪大戲院(1941年)。
(1).《原大光明大戲院》(現大光明電影院)。(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地址:南京西路216號。
大光明大戲院創辦于1928年底,開張時,請梅蘭芳、包天笑、嚴獨鶴等名流揭幕,可謂轟動一時。可不到四年,因為放映丑化中國人形象的美國影片《不怕死》,引起聲勢浩大的群眾抗議,影院賣座率一落千丈,終于在1931年11月宣告歇業。
1932年,英籍廣東人盧根與美國國際抵押銀公司經理組成聯合電影公司,租賃大光明及其附近一帶房產,用110萬兩白銀,拆除舊屋,重建1萬平方米的建筑,并聘請當時上海著名的外籍建筑師鄔達克承擔設計。通過一年的努力,不僅使這個為了追求商機而在黃金地帶見縫插針的工程毫無擁擠、狹窄之感,還使其因時髦醒目的外觀、豪華精美的內室環境以及舒適的觀演條件而成為滬上最大最摩登的影戲院。觀眾廳分上下兩層,共有2016個軟席坐位(樓下1259座,樓上757座),并獲得了“遠東第一影院”的美譽。

(2).大光明電影院豪華精美的內室環境。
(3).大光明電影院豪華精美的內室環境。
(4).大光明電影院豪華精美的內室環境。
(5).大光明電影院夜景。
(6).《美琪大戲院》。(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西路江寧路口,江寧路99號。
美琪大戲院建于1941年,當時定名“美琪”,原是取其“美倫美奐,琪玉無瑕”之意,被海內外人士譽為“亞洲第一”。美琪大戲院典雅,獨特的風格,融合現代與古典建筑美之精華。入口處圓形巨塔,氣勢磅礴。大型水晶吊燈燦爛繽紛。大、小兩座燈光噴泉流光溢彩。青銅藝術雕塑造型典雅。觀眾休息大廳視覺富麗莊重,宏偉壯觀。觀眾座位共1328座。
(7).美琪大戲院大堂。
(8).美琪大戲院大堂。
(9).美琪大戲院大堂。
(10).美琪大戲院青銅藝術雕塑造型典雅。
(11).美琪大戲院大型水晶吊燈。
(12).美琪大戲院二樓裝飾。
(13).美琪大戲院二樓裝飾。
(14).美琪大戲院劇場。
4.南京西路四大舞廳。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南京西路上有四家舞廳:百樂門、新仙林、大都會、仙樂斯,合稱上海的“四大舞廳”。
(1).《百樂門舞廳》。(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地址:南京西路與愚園路口,愚園路218號。
1932年,中國商人顧聯承投資70萬兩白銀,購靜安寺地營建上海最大的綜合性娛樂場,全稱“百樂門大飯店舞廳”。該娛樂場由楊錫繆建筑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建筑共三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最大的舞池計500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習舞,也可供人幽會。舞廳全部啟用可供千人同時跳舞。室內還裝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三樓為旅館,頂層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玻璃鋼塔。當舞客準備離場時,可以由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或其他代號,車夫可以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
該娛樂場建成后,向社會招聘舞女,當時舞女的月收入高達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職員的十倍以上。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一位叫陳曼麗的舞女,因拒絕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人派人槍殺在舞廳內。1954年,由于“百樂門”虧空嚴重,而由政府接管,舞廳主建筑改為紅都戲院,其他附屬建筑則改建為商場。后又改為紅都電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門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塌,壓死行人一名。改革開放后,百樂門又恢復了舞廳業務。
(2).百樂門舞廳中舊照片。
(3).百樂門舞廳中娛樂廳“桌球廳”。
(4).新仙林舞廳、大都會舞廳、仙樂斯舞廳。
今天的江寧路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相對而立著兩座大型商場,梅龍鎮和中信泰富。而當50多年前,這條馬路兩側最著名的卻是兩家舞廳-新仙林和大都會。當時的上海舞廳大多數都是用的菲律賓樂隊,1946年,中國吉美金大樂隊在新仙林舞廳登場伴奏,可以說是華人樂隊第一次進入上海的一流舞廳。
1934年圣誕節,房地產大亨新沙遜洋行的老板蹺腳沙遜(因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負過傷,走路時腳一蹺一蹺而得綽號)來到百樂門舞廳,服務小姐不認識他,又見是個蹺腳,想必不是來跳舞的,于是就沒搭理他,作為在上海灘能呼風喚雨的洋大享,豈能厭下這口氣,于是轉身回到公司,命令其助手立即在南京路最繁華地段新造一舞廳,把百樂門的氣焰壓下去,果然時不多久,在南京路臨近跑馬廳的西側,就出現了一個“仙樂斯”舞廳,亦是霓虹燈鋪天蓋地,樂隊和舞女的陣勢一時超過了百樂門,算是沙遜板了一箭之仇。現這三個舞廳都已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