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來自美國的21歲年輕人Kristopher Boesen在高劑量干細胞治療試驗中獲益。2016年3月,Boesen在一次車禍中汽車撞在一個電線桿損頸椎受損并高位截癱。在接受干細胞治療的兩天后Boesen的手就可以活動,幾個月后一個腳的腳趾也能活動。現在Boesen的手能夠寫字,雙手可以舉起重物,并可以打電話。
我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也曾進行國這樣一次報道: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組織工程研究實驗室主任戴建武為一名在2016年5月遭遇車禍,頸段損傷,下肢完全不能活動的男性患者進行了一場“神經膠原支架-干細胞移植手術”。手術后,患者逐步恢復下肢功能。干細胞移植手術,細胞再生,被贊譽為醫療領域新方向,國之利器。
近期《Frontier in Neuroscience》雜志上刊登了這樣一項研究成果,以色列科學家將工程化的、含有人源干細胞的組織移植到癱瘓的大鼠體內,使其重新恢復知覺并且恢復行動能力。 植入大鼠體內的干細胞是由口腔黏膜上皮的細胞去分化形成的,它能夠分化形成支持性細胞,并且通過分泌因子促進神經元的生長與存活。與干細胞同時植入的還有三維支架結構,以提供適宜的環境供干細胞貼附、生長以及分化形成支持性細胞。同時組織中還有人源的凝血酶以及膠原酶,用來穩定以及支撐大鼠脊髓中的神經元。相比對照組,大鼠表現出了更強的運動和感知能力,同時脊椎傷口也更快被修復。
雖然目前的大量科學試驗都表明,干細胞對脊椎和脊髓損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仍不能代表著這對所有脊椎損傷的患者都是有效的,仍需要大量的以及大規模臨床試驗及數據的支持。只有經過不斷是科學探索及臨床試驗才能促進干細胞治療脊椎或脊髓損傷早日步入臨床應用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