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毛僧 ?《妖貓傳》是自《無極》之后,陳凱歌最正經的作品,電影中每一幀都能表現出陳凱歌渴望與這個時代年輕人促膝長談,祈求大家理解的渴望。這部作品不存在超文本的解讀問題,故事線極為清晰,即便是阿甘的智商也足夠看得懂。 如果用好與不好來評判這部電影,顯然是不公平的。電影中好看的部分讓人拍案叫絕,不好的部分又讓人覺得扼腕嘆息。不過,整體的觀感是,很美很擰巴。這部電影的美在攝影、美術上,后期特效也相當給力。 自《黃土地》以來,陳凱歌一直試圖從視覺上——而不是故事上——講述東方美,抑或是東方文化之美。《無極》的失敗,正是他在視覺上試圖追求極致,但在故事上肆意妄為造成的結果。陳凱歌很好地繼承了中國人傳統悟性思維,但忽視了故事的固有邏輯。 正是他的這種個性產生了《無極》,同時也是他的這種個性創造了《霸王別姬》。無論是《搜索》還是《道士下山》,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通過視覺之美展現中國文化的努力已經失敗,或者已經放棄了。不過,看了《妖貓傳》大家會發現,他的堅持與執著一直在,一直沒有丟。 在《妖貓傳》中,陳凱歌用恢弘的盛唐風格的建筑,李白、白居易等一流的詩人,以及一代美人楊貴妃來襯托大唐的盛世。其中那場極樂盛宴,用極為浮夸的色彩與表演,以及不合常理的人際關系,展現出大唐盛世的極致美。 唐玄宗認為,大唐的象征是楊貴妃,而楊貴妃認為,大唐是因為有了李白而偉大。前者充滿了女權意識,同時也為這部戲點題,其實整部戲就是一個還原楊貴妃死因的懸疑奇幻故事,通過白居易寫《長恨歌》入手,到空海破了妖貓身份,頓悟至妙佛理為止。 視覺效果極佳,故事講述流暢,起承轉合合理,最終所有不合理的地方,加上奇幻的帽子都變得合理了。然而,看了這部電影,讓人依然有說不出的不舒服。這種不舒服來自很多元素。這些也構成了這部電影的很多致命傷。 其實,這部作品還是存在中日文化差異的——擰不到一起的文化差異。原著《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是夢枕貘的代表作,本質上是基于日本文化創作的奇幻小說。從這部小說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對盛唐文化的癡迷與崇拜。然而,日本人眼中的唐朝,與中國人眼中的唐朝完全是兩個概念。 日本人為,自己文化的源頭就在大唐,大唐以后就無所謂中國文化了。日本人自認為是唐文化最好的繼承人。在日本人眼中,大唐的偉大是開放、包容、女性自由、詩歌。所以,日本人的必修課中依然有大量的唐僧,而沒有宋詞。 在如此開放包容的時代,在如此浪漫的詩歌的王國,不可能沒有浪漫的愛情。所以,這部小說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作為重點來寫。不過,這與中國人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了。中國人更喜歡高智商的游戲,宮闈斗爭,英雄悲歌,女性逆襲等。 對這種不合倫理的特殊情感,尤其是壓抑的情感,只有日本人干得出來。阿倍仲麻呂對楊貴妃的愛,隱忍、癡迷、超越生死,讓唐玄宗明明知道,還能寬容。安祿山對楊貴妃的愛,為他不惜造反。白居易對楊貴妃的愛,為她查閱所有材料寫下了《長恨歌》。 白龍與丹龍對楊貴妃的愛,可以穿越時代,跨越種族,癡心不改,寧死不放棄。這些東西與中國文化并不相符,是典型的大和文化下的愛情。中國式的愛情往往是吳三桂與陳圓圓,項羽與虞姬,多爾袞與孝莊,完全是不同格局的東西。 不僅如此,故事的落點與文化格局低了。陳凱歌試圖重現大唐盛世,讓大唐文化的光輝展現給世人。但是,文化的內核不是建筑、服侍、美女、煙花、宴會,而是孕育于大唐內部的文化張力與巨大的包容性。《妖貓傳》涉及到了一部分,但是并不夠。 電影中的李白,是個極為猥瑣的形象,而白居易像個追星的文藝青年,那位法師空海則變成了神神道道的存在,不像個高僧,又不像江湖郎中。這些不應該是大唐的內核。真正的大唐是, 一百多個國家在長安設立使節,無數國家的優秀才俊為大唐效力。 把楊貴妃捧成了大唐的象征,但是演楊貴妃的演員那張中法混血臉有說不出的感覺。從中國人的審美來說,她頂多是好看,算不上是美女。按照唐朝的審美來說,她又太瘦了。阿倍仲麻呂用日本男優的眼神看楊貴妃的邏輯理由也讓人費解。 所有人都愛楊貴妃愛得死去活來,白居易甚至愿意為楊貴妃去死,為了寫《長恨跟》,為了調查楊貴妃的真實死因,無數次差點把自己送上絕路。他希望貴妃還活著的強烈情感,讓他不能自拔。可是,這么多人愛的楊貴妃,從演員的層次看,又毫無特色,讓觀眾費解。 如果刪去那些浮華的場面,把三十年后與三十年前的故事結合得緊密一些,多給楊貴妃、白龍一些鋪墊,或許能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遺憾的是,陳凱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尚在淺層,所以沒有區分大和文化與大唐文化的本質區別,懷著一顆赤誠的大唐心,創作了一曲迷失在京都的悲歌。■ |
|
來自: 昵稱31728201 > 《我唐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