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號 《漫步洛城》12-31 19:35 都說了解洛陽就要從洛陽的湯開始,洛陽的確是一個湯湯水水的城市,從最能代表洛陽的水席,到分門別類的各種湯類。洛陽的湯分為早湯與晚湯,其中早湯又分為葷湯與素湯,葷湯有牛、羊、驢肉湯,素湯有豆腐湯。晚湯有丸子湯與不翻湯,也有葷素之分。丸子湯多內容豐富,有豆面丸子、油炸豆腐絲、剔骨肉等組成,不翻湯一般有豆面不翻、海帶、蝦皮、紫菜、韭菜等組成。
不翻湯(該圖片來自網絡) 這次小編要說的是洛陽老城麗景門里的不翻湯,麗景門是由洛陽市政府于2002年在原址復建的建筑,連接著老城的老街道。一條普通的大街現已成為洛陽一個熱鬧的旅游景點,街邊的住戶早已都成為一個個有個性的小商鋪。在這條不算長的街道上,起初只有一家叫做高記清香園的不翻湯館,經過河南電視臺香香美食欄目報道后,頓時聲名遠播。成為許多游客到洛陽后必吃的一個經典小吃,天天門庭若市。做為一個洛陽人倒是也去湊過幾次熱鬧,個人感覺味道中規中矩并無太大的特色。
每天眾多的食客 隨著清香園的生意越來越好,這條街上的不翻湯館也越開越多。名字五花八門,裝修風格各不相同,這樣的扎堆現在也算是老街上的一條風景線了,至于味道就不能在這里逐個評論了,下面就來看一下小編拍攝的一組照片吧。
先來一張麗景門的夜景照片,不得不說自從麗景門建好后,這里每天都是人潮涌動,確實拉動了老城這邊的經濟。城門口的小橋上也成了許多年輕人舞臺,直播吉他彈唱、街舞等項目吸引了一大批游人。
麗景門甕城里的九龍殿
這是進入西大街以后的第一家湯館“城味”,門頭裝修比較簡單。
第二家“婆婆滋補不翻湯”,顯眼的大屏幕,新潮的門頭
第三家。。。第四家。。。第。。。這里已經過于集中,不再用數字來計算第幾家了。原因就是這里是生意最好的清香園對面
目測這不到100米的距離至少有5-6家
“正宗”、“小鍋”。。。各種噱頭
“湯婆婆”家門口還豎起了銅像,但是食客卻不怎么多
“老火”看起來不怎么火
“湯太宗”這個名字有創意 到這里麗景門至西大街的湯館就結束了,這短短的一條小街上同時存在這么多的不翻湯,小編認為太過跟風的商業復制,對于經典小吃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商家在注重商業利益追逐的同時,就會淡化小吃本身的質量,參差不齊的制作水平和滿大街的“正宗”讓外地的游客無從選擇,同時也會讓游客對于洛陽的傳統小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展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