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 是一個近十年來才流行起來的心理學概念 不過公眾在理解上有很多歧義 有些人把情商當成油滑、世故的代名詞 有些人認為情商高就是城府很深 見風使舵或深藏不露 本文追溯源頭 告訴讀者情商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 普通公眾對“情商”的誤讀很多 “情商”是什么?有人望文生義解釋為:“情緒智慧”或“情緒智商”;也有人說情商是一個人管理自我情緒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這些都不準確。 “情商”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創造的一個新概念。1997年,國內學術界有學者開始介紹這個概念。 “情商”的提出,使人們認識到,智商對學業、成就、工作績效的影響不是唯一的、絕對的,除了智力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因素,比如情緒表達方式、個性品質、自我意識等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雖然公眾喜歡使用這個詞,但在各種語境中的誤解也很多。 誤解(1):高情商的人會“拍馬屁” 這估計是對情商最大的誤解了。很多人認為情商高的人八面玲瓏,從來不把情緒表露出來,善于見風使舵、深藏不露。 正解: 能夠洞察他人的心理需求,這的確是高情商的表現之一。但高情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真誠和正直,違背真實情感去迎合對方,其實是犧牲了自己真誠和正直的優秀品質。高情商的人給他人的一個很重要的感受就是真誠。 誤解(2):高情商的人就是“老好人” 有人把“老好人”當成情商高的人,他們覺得,能忍讓并且無原則地迎合別人、順從別人,口是心非,從來不會當面指出別人的缺點,這樣的人情商最高。 正解: 高情商意味著有些時候我們不僅不能做“老好人”,還要很有勇氣地去直面自己和他人的弱點。 當對方的成長真的需要我們指出他們的錯誤時,我們有勇氣把它指出來而不是選擇視而不見,這也是高情商的人具備的能力。 誤解(3):高情商的人“城府很深” 與這種觀點類似的表述是,高情商的人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他們通常深藏不露,他們把情緒隱藏得很好,讓別人無法讀懂他們的真實內心。 正解: “掩飾”和“管理”是不同的,高情商的人不是善于掩飾自己的情緒,而是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掩飾自己的情緒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壓抑的情緒會有更強烈的反擊。 誤解(4):情商是天生的,不可改變 在有些人看來,情商和智商一樣,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屬性。 正解: 情商是可以改變的,也許有人天生比較擅長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但是這些能力也可以通過努力培養獲得,高情商不僅僅屬于某些幸運的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訓練提高情商。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在心理學上,情商是指人們感知和理解自己以及他人情緒,并且利用這種理解去調節和調動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通俗地說,情商高的人就是掌控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緒所掌控的人,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情緒的奴隸。 情商養成第一步 培養自我覺察能力是情商養成的第一步,通常來說一個不能覺察自己情緒的人,對他人情緒的覺察能力也不會很好。 自我覺察能力是我們控制情緒的前提,如果我們無法覺察和準確地判斷自己的情緒,我們又怎么能調節它呢? 情商養成第二步 根據面對的困難和挑戰調動自己的情緒,是情商養成的第二步,這可以說是情商能力的最高表現了。 高情商的人可以調動自己的情緒來幫助自己面對困難和挑戰,保持對目標的投入和全神貫注,最終實現目標。 情商養成第三步 擁有同理心是情商養成的第三步。同理心是指我們感知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能力,它是情商在社會能力中的基礎。 一個人的領導力、影響力,取決于他是否有能力去感知他人的情感和需要。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的方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年輕一代,心理學認為,能影響別人的前提就是對他人的需要有準確的感知。 |
|
來自: 殘月照亮夜 > 《定律/規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