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喝粥能養胃?啥原理? 很多人說喝粥可以養胃,但其實更多的只是一種感覺,相比于其他食物而言,少量喝粥可以減輕腸胃的運轉負擔,減少胃部對于食物的二次消化。 但從實質上來看,粥當中并沒有特殊的營養物質會起到特殊的“養胃”作用;另外對于胃部疾病而言,更沒有治療的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各位了解:粥,雖說好消化,也不可經常喝。首先長期喝粥很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粥當中的主要營養物質就是碳水化合物,除了供能以外,其他的作用相對較小。其次長期喝粥反而會“傷胃”,由于粥的構成相對簡單,一般未經咀嚼就會吞下,并沒有被唾液當中的唾液淀粉酶進行第一次消化,攝入大量的水分很直接就會稀釋胃液,長此以往很容易增加胃部負擔。特別是對于一些胃食管反流患者、經常燒心的人群而言,喝粥很容易“雪上加霜”,粥為流體食物,很容易導致反流;所以對于有這類疾病的人群,建議要少喝粥,防止由于胃酸反流導致一些問題的發生。 ②面條可以“養胃”,長期吃存在隱患 談及養胃,還有的人依賴于面條。剖析面條,其營養成分中絕大部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很低,脂肪更幾乎沒有,所以相對軟爛的面條肯定會比較好消化(煮制時間短的面條不易消化,還容易損傷腸胃)。聽到這您可能覺得還不錯,但是問題來了,面條雖好消化,但是不可長期食用,對于我們的胃而言,越不“用”越退化(用進廢退),如果您經常食面(粥),胃的消化能力就會變弱,從而也會引起胃部等消化系統的疾病,此乃“得不償失”。 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恰恰把面條當做了靈丹妙藥,大魚大肉之后要吃碗面、喝酒之后要吃碗面、回家懶的做飯還要吃碗面,而此時你們的胃也正因為“面”受傷哭泣。 話說于此,關于“養胃”的兩個傳說已經明了。無論是喝粥還是吃面,并不是你想的那樣神奇,有著治療或者還原的作用,其實它們更多起到的作用只是一種“感覺”,一則由于它們所含營養物質簡單,制作方式軟膩,更好消化;二則因為本身“溫燙”,可以給胃部一種“呵護”的感覺。但其實,并沒有你想的那么神奇,吃的多了反而會給胃部帶來負擔,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 胃是身體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器官,對食物起著重要的儲存以及消化作用,對于我們而言,要重視,更要悉心保護,但要合理保護: ①摒棄壞習慣,堅持按時吃飯: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使胃保持有規律的活動。 ②吃飯,還是“溫”點好 養成習慣,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準,過燙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后,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 ③吃飯別著急,“慢”吃“慢”嚼 對食物充分咀嚼,可使食物盡可能變“細”,從而就會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建議一口飯可以咀嚼20次左右。 ④調整喝水時間,餐后不立即飲水: 很多人進食之后會立即飲水,建議“就此打住”,餐后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從而影響消化,“湯泡飯”就是最直接的案例。 ⑤防寒保暖,別讓“胃”著涼 對于胃而言,寒冷會使胃的活動減緩或出現胃痙攣,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請勿讓胃著涼。 ⑥拒絕不良習慣,讓你的胃少點刺激 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都容易刺激胃部,從而誘發一些疾病;吸煙對于胃部也有傷害(而且很大);所以,護胃從改正不良習慣做起。 ⑦合理選擇運動,保持心情舒暢 飯后不建議立即運動,特別是劇烈運動,這樣會影響胃部的正常消化,建議2小時之后可以做些稍緩的運動。心情舒暢是“胃部”健康的催化劑,所以,請不要悲傷。 ⑧保護腸胃,合理用藥 不少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會損傷胃黏膜,甚至引起潰瘍;所以,請“謹遵醫囑”,適時適量,對于對胃部刺激比較大的藥物應飯后食用。 “粥”與“面”,一直以來被大家所歌頌的“養胃神器”,就這樣被糾正了;還是那句話:“食物終歸是食物,并不會起到藥物的治療作用”,所以,對于各種言論,請您科學看待。科學養胃,合理吃飯;細嚼慢咽,養成習慣;摒棄陋習,防寒保暖;暖胃養胃,從細節做起;從今天開始,請您好好養胃。 |
|
來自: 昵稱38726260 >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