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金:(1937-),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院最高學術委員會委員、天津中醫藥學會婦委會學術顧問、天津市名中醫師帶徒導師,哈氏婦科流派第四代傳人。得哈氏婦科傳人哈荔田親傳,從醫60年,臨床經驗豐富,提倡中西醫結合,病證互診,尤其擅長月經不調、異常子宮出血、不孕癥、婦科疑難雜癥、奇癥,療效頗佳。 張教授根據60年臨床經驗總結中醫治療婦科病補腎八法,倡以用之。 治療婦人之病,主要在于補腎,腎是祖國醫學臟象學說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古人把腎喻為臟腑的根基,生命的根本。其中藏精,主生殖的功能與女性生理特點有密切的聯系,其生理病理又可相互影響,婦科疾患位置相對固定,根于腎,表現于胞宮,故治婦人本于腎,根據各種兼癥倡補腎八法。 主要用于月經失調者,或先期而至,或至期不行,或愆而不規者,固腎培元調經,常用藥物: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黃、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肉蓯蓉等。如月經先期量多加女貞子、旱蓮草、丹皮、金櫻子、海螵蛸等以固澀補沖。如月經后期量少,加仙靈脾、鹿角霜、丹參、桂枝等溫腎通經藥。如腎虛肝郁并見,多選用定經湯加減。 主要用于崩中漏下者,經期延長者,惡露不絕于日者,常用左歸丸加減:藥用生地黃、山茱萸、山藥、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炙龜板、海螵蛸、鹿角膠、滋補肝腎,固沖攝血。 主要用于經閉不行,通而不暢,不通之痛者,歸腎丸加減:當歸、熟地、白芍、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女貞子、肉蓯蓉、鹿角霜、仙靈脾、丹參、牛膝、劉寄奴等,平補陰陽。 主要用于婦科各證兼有肝郁者,如經行乳脹者、經不調者,有言女子以肝為先天,肝氣的舒發及調達,與女子月經的藏泄關系密切。選用滋水清肝飲加減: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柴胡、郁金、梔子、當歸、白芍,隨癥加減。 主要用于脾不統血的崩漏癥,或兼有脾虛之證者,如以脾腎陽虛見經行泄瀉者,或腎虛帶下失約者,先后天之本呼應,后天養先天,先后天同補同固。藥用:炙黃芪、炒白術、山藥、阿膠、茯苓、芡實、桑螵蛸、金櫻子、海螵蛸、白芷等。 主要用于婦人不孕者,或孕而不育者,日久必責之于腎,男精壯女經調,有子之道,女子不孕不育者,法不離經,經者本于腎。藥用:菟絲子、山茱萸、枸杞子、鹿角霜、紫石英、石楠葉、肉蓯蓉、熟地、仙靈脾等,補腎生精。 用于胎漏、胎動不安者,胎元不固,雖有心脾者在上而不系,雖有瘀熱之內擾,然補腎為安胎之本,凡安胎者必安補于腎,腎實胎固。方用壽胎丸加減:熟地、山茱萸、菟絲子、桑寄生、炒川斷、炙黃芪、白術、白芍、苧麻根等,固腎安胎。 用于癥瘕積聚者,癥瘕雖為有形之物,治以軟堅散結,或以理氣,或以化瘀,然不顧護腎者,不知其根,亦有復發之弊。藥用:山茱萸、菟絲子、鹿角片、仙靈脾、熟地、鱉甲、莪術、生牡蠣、皂角刺等,益腎軟堅。 張某某,女,40歲,已婚,首診:2014年11月13日。 月經量多伴行經延長5年。 平素5-7/30天,量多,經前乳脹,腰酸。近5年,9-13/21-28天,第1天至第4天量多時色紅,血塊多,余色褐,痛經不顯。2011年11月13日發現子宮肌瘤,近期復查B超:子宮多發肌瘤,大者直徑約2.5cm,納可,寐可,二便可,舌暗紅少苔脈細。診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癥瘕,治以補腎攝血兼補腎軟堅。 見經服:當歸10克、生地15克、寄生15克、牛膝10克、內金15克、茜草10克、烏賊骨3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5克、山楂15克、鱉甲15克、煅牡蠣15克、黑芥穗10克, 4付。 此4付后即服:炙黃芪30克、炒白術15克、山藥15克、阿膠10克、棕櫚炭15克、山茱萸10克、旱蓮草15克、寄生15克、茜草10克、烏賊骨30克、棕板炭15克、黑芥穗10克,7付。 余服二甲丸,丸者,緩也,為治本也,以上經期用藥為治標,如此調理3個月經周期,經如常,復查B超:子宮附件未見異常。 摘自《哈氏婦科拾瑣集—張吉金女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