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孩子的交流中,你可能也有這種感覺: 孩子平時明明跟小伙伴們喋喋不休 回到家里對著我們,就變得不愛說話 跟他聊天,經常哼哼唧唧敷衍幾句 最后都以“不跟你說了”結束談話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可以信賴的人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敞開心扉呢? 這讓很多父母感到苦惱 但或許,其實只是溝通方法用得不對 親子溝通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 為了讓家長與孩子們的溝通更進一步 平安今天特意為家長們準備了幾招 一起來看招! ??? 找到親子關系突破口三大招 一、找對話題,打開話匣子 很多家長習慣放學一見到孩子就關心他一天的學習情況,“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啊?”“學習學得怎么樣?”孩子的回答大多簡短敷衍,因為這些問題的共性是——爸媽感興趣的事,而非孩子。因此,想要孩子跟家長積極溝通,不妨從孩子的興趣愛好著手,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打開話匣子。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可以向孩子請教畫畫方法,一起作畫,與孩子打成一片。 二、引導表達,注意雙向溝通 如果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妥,家長應該引導他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如“今天在發生了什么事?你覺得開心嗎?為什么?”并讓孩子知道你在認真傾聽他的想法與感受。同時溝通不是單方面的事,家長可以跟孩子傾訴自己的想法和苦惱,讓他感覺自己的傾訴得到了父母的信任與回報,激起孩子進一步傾訴的愿望。 三、感受孩子的感受 家長要站在孩子的立場感受他的感受,并且把感受反饋給孩子。比如孩子告訴你他獲獎了,你可以設身處地地說:“真棒,你一定很高興,媽媽也高興。”當孩子告訴你他不愿上學時,可以說:“媽媽知道你不愿去是因為你不想離開媽媽,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感受被接納,抗拒心理就會減弱,更愿意與家長溝通自己的情緒變化。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 得當地使用以上溝通方法 相信我們的改變一定能感染孩子 讓他們敞開心扉,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