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省蔬菜保護地生產發展很快,每年都有很多新建的溫室和塑料大棚投入使用,蔬菜種植效益非常好,帶動了不少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但是很多地方新建的蔬菜保護地沒有認真進行土壤的改良,導致有些溫室或塑料大棚生產蔬菜時產量偏低,影響了農民的收入。因此,對于新建的蔬菜保護地設施土壤進行必要的改良是發展保護地蔬菜生產的關鍵。 蔬菜對土壤都有比較高的要求。一是土壤高度熟化,熟土層厚度要大于30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20-30克/千克。二是土壤結構要疏松,土壤的固、液、氣三相比例要適宜,固相占有50%左右,液相占20%-30%,氣相占30%-20%,總孔隙度在55%以上。三是土壤的酸堿度要適宜,土壤的pH值為6.0-6.8時,大多數蔬菜生長發育良好。四是土壤的穩溫性能要好,要求土壤有較大的熱容量和熱導率,這樣土壤的溫度變化就比較穩定。五是土壤的養分含量高,要求土壤肥沃、養分齊全、含量高,土壤堿解氮含量在15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10毫克/千克,速效鉀170毫克/千克以上,氧化鈣1.0-1.4克/千克,氧化鎂150-240毫克/千克,并含有一定量的有效硼、鉬、鋅、錳、鐵、銅等微量元素。 溫室土壤改良注意要點: 1. 注意改土。 在保護地建設完畢后,根據土壤質地,可采用相應的措施改良。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地改良土壤組成,黏質的土壤,適當摻入沙土等;沙土則應摻入黏土,以改善土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2. 注意增肥。 剛建好的保護地土壤中有機質、氮磷鉀等營養元素較少,在第一年要加大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大量施用經過充分腐熟的糞肥等有機肥,均勻撒施后翻耕。雞鴨等家禽糞肥養分含量高,每畝可施用15立方米;牛馬等家畜糞肥養分含量低,但有機質含量高,對于改良土壤效果良好,每畝可施用25立方米。為了提高新建保護地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改良土壤,施用腐熟秸稈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將收獲的玉米、水稻等的秸稈切至5-10厘米,浸透,加入秸桿重量3%-5%的尿素或相當數量的其他氮肥,然后加入專用的發酵菌種發酵,在1個月后完全發酵的秸稈成為優質的有機肥。對于黏質土壤來說,使用充分腐熟的雞糞、牛糞等禽畜糞肥和秸桿改土效果非常好。另外,糞肥含氮量較高,在翻耕土壤時應配合施用化學肥料,每畝用高磷高鉀的復合肥40-50千克,并視當地情況適量施入微肥。 3. 注意深翻。 新建保護地因有機質偏少,土壤團粒差,一般較粘重,易板結。同時建設保護地過程中,機械和人工的碾壓使土壤變硬變板,嚴重破壞了土壤原有的結構。通過深翻土壤,增施有機肥,可以較好地疏松改良土壤,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一般情況下,僅憑旋耕機耕翻是不夠的,最好在旋耕機耕翻前用鐵锨人工深翻一遍,以加深耕作層,這樣才有利于根系生長。 4. 注意多施生物菌肥。 因為是“生土”,土壤中有益菌缺乏,通過使用生物菌肥,可以快速地補充土壤中的有益菌,使其成為優勢群落,促進蔬菜根系的健壯。新建保護地施用生物菌肥的用量較大,最好普施與穴施結合。在翻耕土壤之前,將部分生物菌肥隨糞肥等一起撒到大棚內,深翻。定植時,在定植穴內再撒上部分菌肥。生物菌肥種類較多,新建保護地應主要施用含芽孢桿菌、毛殼菌、放線菌等的生物菌肥。 |
|
來自: 雪狼dexjdhkloe > 《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