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海外華人只承認兩種國粹,一是京劇,二是傳統家具。 從古斯塔夫·艾克、王世襄的系統研究,經過安思遠、菲力蒲·德巴蓋等西方收藏家的追捧,直到伍嘉恩的再次推廣,明式家具以東方美學征服西方藏家,再由西方收藏回歸中國市場流通回歸中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這100多年間,中式傳統家具一度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外來文化沖擊著,值得慶幸的是,其承載的中華文化具有穿透靈魂的魅力,使這一橫跨時間和空間的中國古典藝術歷久彌新。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美木藝”展廳 以歷經歲月磨礪的中國明清時期的髹漆家具和硬木家具的珍品為主,也是中國古代家具發展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時期。 黃花梨有托泥四腿圓香幾 黃花梨三彎腿如意足供盆 明晚期 上海博物館:中國明清家具館 家具館陳列了明清時代的100多件家具,大部分為王世襄先生與陳夢家、趙蘿蕤夫婦舊藏。展覽分明、清兩部分展示兩個時期家具的不同特質。為再現古代家具的使用場景,館內原原本本地復原了明清時代的廳堂書房。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明軒” 1981年建成的中國庭院——“明軒”是依照中國蘇州網師園里的“殿春簃”庭院建造的,有月亮門、曲廊,還有山石、竹木、花草和魚池等。 “明軒”的庭院并不比任何一個中國經典園林更為上乘,但“軒”內卻有兩件在中國都極其珍貴的藏品。 一對巨大的出自乾隆時期的紅木櫥柜,穩重大氣,尊貴無比。通體為紅木中極品黃花梨材質,保藏如新,無半點損壞,如同新漆,表面閃爍著華麗而又內斂的光芒。 兩把明代官帽椅之上是中國山水嵌石畫,旁邊是兩座黃花梨櫥柜中的一個。 波士頓美術館 波士頓美術館內的中國古典家具館藏有大量16至17世紀的中國家具。2014年的“屏居佳器——中國古典家具展”展覽后,展廳的陳設被保留下來,由此波士頓美術館成為明清家具收藏者必訪之地。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極易接受外來文化的民族,我們起居方式的改變就是一個例證,但是100多年來,我們受西方家具的影響,逐漸摒棄了我們自己的家具文化,我們今天能夠面對古人如此豐厚的遺存的時候,我們內心充滿的是深深的愧疚,和無限的敬意,中國傳統家具,給我們帶來的享受是深層次的,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是不經意的,正是這些享受和樂趣,讓我們有機會與古人對話,與文化同行。——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