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芝作品 陳義芝(1953—),生于臺灣花蓮。1970年開始寫作。高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1997-2007年任聯合報副刊主任,現于臺灣師大國文學系任教,主授現代詩、文學批評。出版詩集《青衫》、《新婚別》、《不能遺忘的遠方》、《不安的居住》、《我年輕的戀人》、《邊界》及散文集《為了下一次的重逢》等十余種。另有學術論著《聲納:臺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現代詩人結構》等。曾獲時報文學推薦獎、聯合報最佳書獎、臺灣詩人獎、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新詩獎及散文獎。詩集有英譯本The Mysterious Hualien (Green Integer)、日譯本《服のなかに住んでいる女》(思潮社)、《臺灣現代詩Ⅱ》(國書刊行社,與焦桐、許悔之合著)。 無事 ──有贈
無事去尋你 帶著上元夜的記憶 踩著小徑青苔 想一床輕薄縹緗袷被 一雙鐵線花長尾鳥金箔枕 從宋朝書窗 走到唐朝無事庵 聽鷦鷯清脆在啼鳴 催寫我的紅梅詩 深林垂露煎成的藥香 此刻在風的對話里 無事去尋你 問漁人問樵人 櫻花開過你移居何處 莫非白地散鱗紋灑金湖 紫地菊流水絹絲谷 無人能相尋 彷佛種在前世的 彼岸花你是 一株淺蔥紅萌的唐草 一朵金茶籠目的宋雪 輾轉于今生
啊又是一年七夕
秋天的故事 我錯過我愛的女人,在秋天…… 金色陽光斜照她一雙漂亮的手 我驚覺秋天樹杈的迷離,光下滑 斜照她修長的腿 我像光,水一樣又長又斜的光 穿越她纖巧的足踝,優美的肩胛線 她走動的裙風里再沒有其它 許多錯過就真錯過…… 錯過去想一張并不怎么妝扮的臉 錯過去想究竟我們談過什么 或許,只是汗毛的呼吸,秋光蒙蒙的記憶 其實什么話都沒說…… 她沒給我的東西還真不少 譬如唇的溫度,乳房的大小 真實的骨架,還有 最最要命的是 她從不給我講一句話的時間 不給我面對面看一分鐘的時間 她消失在秋天,我們戀愛很久 又分手很久……
封印 ──回到西漢獅子山楚王墓
我把你縮小了帶在身邊 食官衛士都在 服侍的丫鬟各以一枚小小的印 也留在身邊 我想你的印 如指紋是我的玉握 私語是我的玉枕 暖風是我的玉衣 黑夜使我不醒 為了想你 我把秦磚拆卸漢瓦迭來 已著人造好一座新的陶樓 養了陶雞陶鴨 畜了陶豬陶狗 更喚來翹袖折腰的舞娘 作我們愛情的瓦當 任檐前的春色淅淅瀝瀝 傳呼陶盤與壺觴 延續那未盡的歡宴 生生繼之以世世 為了想你 日月昭昭其光明 風雷震震其號泣 度盡兵馬寫生的殘日 我在傾頹的城垣找你的眼神 揭去酒甕的泥封 用一枚龜裂的小印
為你舌尖那一字落款 沒有任何封土能大過 這一枚小小印圖 即使是彩霞燃燒的野天 從此也沒有任何文獻 能蓋住這一點銘刻的朱紅
24和弦(節選) ──肖邦前奏 ●24—1 康絲坦雅 清晨的氣流盤旋在 黑白交響的琴鍵 蓮霧露出粉紅的大冠鷲 因妳蝴蝶般的輕盈 ●24—2 總是樸素著你年輕的臉 在窗前,在霧的側面,在山谷的邊緣 夕暉隱去一顆赭紅石 隱不去蛇發女妖注視下 我的心 ●24—4 野風徘徊于雛菊墳場 枯黃凹陷處像袋鼠的育兒囊 斜陽靜靜躺在一塊看不清名字的 墓碑 ● 24—5 進到山深處,彷佛是心的峽灣 點燃篝火的帳篷搭起我們 未馴服的荒野 未開發的處女林 ● 24—7 有了她,華沙就有了春天 她穿黑鞋黑襪 一身黑色緊身衣 渾圓似黑鬃的小牝馬 她是我的芭蕾伶娜 ● 24—11 最教人遲疑那一鍵輕輕 在光流飛盡水晶燈墜毀后 柔情如冰球 憂郁如釘 唯受傷的手指 表情明確 ● 24—13 手無法接近的距離 眼光和毛細孔的呼吸可以 陽光的碎浪可以 眠夢的身影可以 ● 24—15 來生還要遇見 也許是一對藍眼睛 也許是山頭咸豐草上那雙黃粉蝶 也許風大浪大只能暫憩河口 作一條亡命的蛇,被刻畫 在傾頹的石柱,為前生留下點滴的 傳言 ● 24-—16 無邊際的黑夜 只閃亮一個名字 空氣摩擦過唇齒 舌根顫栗 來不及思想就被雷雨 擊傷的玫瑰啊 ● 一整疋窗簾在呼吸 在高樓微明的天色 一早起的鄰家少婦像熏衣草 憑窗望我 ● 24—21 等待已經好久好久 時間記不清楚的 秘密還是秘密嗎 腳步還是當年的腳步嗎 我聽到的 不是回蕩的笑聲 是鴿子的叫聲
飄泊之風,抵達之歌 ———讀陳義芝詩集《邊界》 ■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