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為十六代古都,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沉淀的古城。剛走出火車時,迎面的明代古城墻,就已經(jīng)向旅人展現(xiàn)出它的歷史悠遠。我們?nèi)胱〉膭倮埖昃驮诤推介T旁邊,所以游覽的第一站就選擇在不遠的西安碑林。 ![]() 匾上的“碑林”二字由清朝的林則徐所題寫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為保存唐朝石經(jīng)而建立。唐代石經(jīng),包括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石臺孝經(jīng)》和唐文宗李昂開成二年(公元837年)艾居晦等人書寫的《開成石經(jīng)》等。之所以出現(xiàn)《開成石經(jīng)》,是因為在唐代為了防止莘莘學子傳抄經(jīng)書發(fā)生差錯,而將經(jīng)文鐫刻在石碑之上,這樣就可以反復印拓流傳了。九百多年來,經(jīng)歷代征集收藏,西安碑林匯集了數(shù)以千計的碑石,這里包涵了浩瀚的圣儒哲人石經(jīng)、古樸的秦漢文人遺風、留下了魏晉北朝墓志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被譽為“石質(zhì)書庫”。 ![]() ![]() ![]() 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石臺孝經(jīng)》 ![]() 《開成石經(jīng)》中《論語》片段 碑林與西安孔廟相依相伴。西安孔廟也叫文廟,因唐代封孔子為文宣王而得名。這座文廟始建于宋徽宗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6年)歷經(jīng)900余年,至今仍保持著孔廟建筑的傳統(tǒng)格調(diào)。南墻上兩個蒼勁有力“孔廟”兩字是由清末陜西著名書畫家劉暉所題寫。墻根下那幾棵古槐據(jù)說是唐朝末年所栽種,距今也已有1100多年歷史,被稱為太廟古槐。這里是繁華的鬧市區(qū)中一片幽靜之所,雕梁畫棟式的亭臺樓閣,與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環(huán)境相互映襯,令人心曠神怡。 ![]() ![]() ![]() ![]() ![]() 大夏石馬 在導游的引領(lǐng)下,我們只能選看浩瀚碑文中的一小部分。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這樣幾塊石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于明天啟五年(1625年)出土。碑文由景凈(原名亞當,波斯人)撰述,記載了景教在唐時近150年的傳播過程,闡述了基督(景尊)被釘十字架的道理,論證了“三一妙身”(三位一體真神)的基本教義。而景教實質(zhì)是基督的一個分支流派。所謂“大秦”在漢代后期指羅馬帝國,在唐代則泛指羅馬帝國的東部,包括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地。也有人說,“大秦”并非指羅馬帝國而是波斯帝國,我不清楚歷史上的地理概念,也不深究查證了。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它把我記憶中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提前了許久。 ![]() 另一塊給我印象深刻的則是被稱為“千金帖”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這塊碑的奇特之處在于它是由唐代僧人懷仁收集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字刻制而成。懷仁和尚認為“圣教序”也應(yīng)該由圣人來寫,而被稱為“書圣”的王羲之,早已作古,于是他帶領(lǐng)弟子四處尋覓,苦心搜求20余年,終于按“圣教序”的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個一個搜集起來,鐫刻成了一塊千古奇碑。懷仁為求這塊碑上的一個字,曾懸賞千金,故有“一字千金”的美談。 《關(guān)帝詩竹碑》則是畫中藏詩,令人回味。碑上有兩竿翠竹蒼勁挺拔,疏密有致的叢叢竹葉似在臨風搖曳,簇簇竹葉組成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東君”指的是曹操。據(jù)說,劉備被曹操打敗后關(guān)羽被俘,曹操愛才惜將所以將其留在營中,并請漢獻帝為關(guān)羽封侯賜爵,同時金銀相贈,千方百計想使關(guān)羽歸順投降。然而,關(guān)羽衷心不改仍然念著劉備,他想給劉備寫信,又擔心被曹操發(fā)現(xiàn),于是就畫了這幅竹畫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富貴不能淫的志向,這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之典故的出處。 ![]() 《關(guān)帝詩竹碑》 還有一塊畫中藏字碑也讓我記憶猶新,這就是清代人馬德昭所作《魁星點斗碑》,圖中藏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克己復禮”“正新修身”四句古代名言。圖中有一小鬼,小鬼的右邊為一個“斗”字,小鬼一只腳站立在熬字頭上,一只手高舉著毛筆作點斗狀。這里藏著“魁星點斗”和“獨占鰲頭”兩句話的意思。魁星即文曲星,是古代讀書人崇拜的星宿,據(jù)說他相貌丑陋,長得就像個小鬼,但它主宰著天下文章的興衰和人才的選拔。他手上高舉的毛筆要是點重了誰,誰就能高中狀元,獨占鰲頭。魁星的形象本身由“克己復禮”“正心修身”這兩句話八個漢字組成。“克己復禮”“正心修身”語出春秋時期孔子。“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一切私欲;“復禮”就是要恢復禮制,這是孔子在教導他的學生時所說。“正心”即端正心身,也就是孔子所提出的一個正人君子必須具備“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品德。 ![]() 《魁星點斗碑》 雖然我對書法一竅不通,通過導游的引領(lǐng)和講解,西安碑林仍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也更加感觸于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