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遠古是在伏羲開始聯合周邊各部落而組成華氏族聯盟體(即我們現在所稱的原始氏族公社),聯盟體為了有個統一號令,便設立了中央行政機構,機構內設置了各種管理職務,擔任各職務的便稱為官員,(這是我國官的產生),機構的最高職位為皇,皇位就是統領眾官,號令眾部落首領的總首領,第一任首領便由伏羲擔任。因為伏羲是創造人類文明的始創人,因此后人又將他稱為對人類有過重大頁獻的三皇之一的人皇。伏羲死后,華氏族的皇位便由他的妻子女媧娘娘承繼,由于女媧又進一步推進人類的文明,使越來越多加入華氏族聯盟的各部落都從原來的原始人轉入了人類,因此后來我國便有了女媧造人的傳說。從女媧之后的華氏族皇位,雖然也歷經了許多人,但他們對人類沒有很大的貢獻,因此也就名不見經傳。后來華氏族內又出了一個研究出糧食種植的賢能之人,使人類從捕獵動物為食轉入到種植糧食為食,因為他是個賢能之人,因此便被推選為華氏族聯盟的皇,即是后人所稱的神農皇。又由于他是人類耕地種植的創造者,因此后人又將他稱為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三皇之一的地皇。自神農皇創建耕種糧食為食之后,許許多多的部落都原意加盟華氏族學習糧食種植,因此當時華氏族的領域便擴展到如今的陜西大部,山西大部和河北以及河南北部,成了那時候的最大聯盟體。從神農氏之后華氏族又歷經了一些皇位繼承人,但他們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后來,陜西西北部靠捕獵和畜牧業生存的姜氏族部落,因為當時人口增多而獵物減少,于是便向陜西北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一路侵犯,一直侵犯到河北北部的逐鹿。當時的華氏族雖然地域廣闊,但以經是一盤散沙,任由西北姜氏部落的搶掠而無力抵抗,后來只好派人到陜西西北姬水一帶求助于姬姓部落。 姬氏部落首領是軒轅氏,他本是與姜氏部落首領同岀于西北少典氏聯盟體,后各自被分封到姜水流域和姬氷流域作為地方首領。 軒轅氏見華氏族使人求助,便派人勸說姜氏族首領修德少戰。然而姜氏族首領沒有聽勸,依然對華氏族各部爭殺掠奪,這才引起軒轅率姬氏族部落岀兵征討,然后在河北的坂泉與姜氏族展開了一場大戰。 由于軒轅所率為正義之師,又得華氏族各部的合力,因此大敗了姜氏族。姜氏族失敗后只好南逃到河南南部華氏族的范圍之外,后來在那里融合地方的各部落組成了龐大的姜氏族聯盟體,后改稱夏氏族聯盟體。而姬氏族首領軒轅,也受到華氏族的擁戴,留在了河北逐鹿擔應了華氏族的皇位。 當時我國的山東江蘇一帶也有一只強大的聯盟體叫九黎族聯盟體,聯盟體首領叫蚩尤,他也有占領天下的野心,于是便勾結長江以南的三苗聯盟體,共同岀兵搶奪夏氏族和華氏族的領域。 首當其沖的夏氏族抵擋不住兇悍勇猛的兩大勢力的攻擊,只好敗北到河北的逐鹿請求軒轅合力共拒強敵,這才形成了華夏聯盟。 華復聯盟合力在逐鹿擊敗九黎族和三苗后,把九黎族的總首領和九黎族的名部首領斬殺后,把九黎族的各部眾和領域收納入華夏聯盟體,另扶植了當地一個有名望的金天氏作為地方的管理者,而三苗的部眾卻義釋放回長江以南。 言歸正題,說完了華夏聯盟的形成,再說說華夏聯盟的行政機構和歷代的最高領導者。 自華夏聯盟的領域覆蓋了長江以北之后,便需要成立一個統一號令的中央機構和最高號令人。由于軒轅是當時威旺最高勢力最大的人,因此他便成了最高號令者。最高號令者的職位定為帝,軒轅便是我國的第一位稱帝之人。因為當時人們非常重視五行。五行有金木水火土,金代表西方,代表白顏色,性為從革。木代表東方,代表青色,性為曲直。水代表北方,代表黑色,性為潤下。火代表南方,代表紫色,性為炎上。土代表中央,代表黃色,性為稼穡。當時軒轅把行宮建立在華復聯盟區域的最中點,以中央土的顏色'黃'作為帝號,因此人們便稱他為黃帝。軒轅正式登基之日,便是我國歷法的開始之時。我國的歷法是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起步,以六十甲子作為周而復始的循環,從黃帝登基到現在己經歷了八十個甲子,這樣就能算岀自黃帝時期到現在己有四千八百年之久。 華夏聯盟的最高帝位人選,先是以德高望重為主,后來又變成以勢力大小決定。在黃帝升天后,帝位便由德高望重和勢力雄厚的夏氏族首領承繼。夏氏族首領把行宮建立在華夏區域的南邊,南的五行為火,火為炎上,因此他便以”炎'作為帝號,人們便稱他為炎帝。 炎帝為帝時把原華氏族的糧食種植往南推廣,使長江以南的三苗也服從于他而開始了農業的耕種,因此后來南方便把炎帝當作神農供俸。 在炎帝晚年,原來被黃帝扶植的東夷首領金天氏也有了很快的發展。炎帝升天后金天氏便承繼了帝位。 金天氏行宮在華夏區域的東邊,東之五行為木,顏色為青,因此金天氏便以'青”為帝號,又因為東邊是曰出的方位,當時人們稱太陽為昊,因此金天氏又稱為少昊。 在金天氏為帝之時,原華氏族的北方首領顓頊已有了很大成就,金天氏之后他便承繼了帝位。 顓頊,昌意之子黃帝之孫,其封地在河北中部,號高陽氏。因把行宮建立在華夏之北,便以'北'為帝號,人們便稱為北帝。 在金天氏升天之后,原炎帝之后裔共工,欲與顓頊爭奪帝位,后失敗而怒撞不周山,傳說自此天柱折而引起女媧娘娘煉五彩石補天的故事。 顓頊之后,帝位便由黃帝的另一支后裔曾孫嚳承繼。嚳號高辛氏。在位時勤政愛民,是我國歷法節氣的始創人。 帝嚳之后,帝位由其子摯承繼,但因摯德能不配,無力執掌天下,便把帝位禪讓給同父異母的堯。 堯帝伊祁氏,名放勛,封地在唐(即河北保定一帶)。 堯帝是我國歷法中二十四節氣的創造者,也是我國設主欲諫之鼓和誹謗之木的開創者,一生大公無私,是后世所欽佩的偉人。 堯帝之后把帝位傳給了舜。 舜姓姚,名重華,原為河南與東夷之間的有虞氏部落,由于德行出眾,為堯帝所器重而傳以帝位。舜是我國禮義學說的始創人,因其賢德而留名后世。 舜之后把帝位傳給治水有功的大禹。 禹原是炎帝的后裔,曾把我國多條河流疏通入海,稱帝后又把華夏劃分為九州。 禹之后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孩子啟。啟為了穩固自己的家族地位,便把原來公天下的華夏聯盟轉變為私家的天下,以自己的夏氏族作為夏朝的封建統制,為宣揚自己祖上炎帝的功德,便把炎帝排在黃帝之前而形成了'炎黃'之說。 至此之后,我國已進入了封建社會。 |
|
來自: 上善若水604fin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