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種偏方調(diào)治痛經(jīng) 偏方一、黑豆蛋酒湯 配方: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 制法:將黑豆洗凈,加水與雞蛋一起同煮至熟,調(diào)入黃酒或米酒。 功效:調(diào)中、下氣、止痛,適用于氣血虛弱型痛經(jīng)。 用法:溫?zé)岱场? 偏方二、歸芪茶 配方:當(dāng)歸10克,黃芪15克,大棗5枚 制法:將上三味共研粗末,以沸水沖泡 功效:養(yǎng)血益氣,適用于氣血虛弱型痛經(jīng) 用法:代茶頻飲,每日1劑,于經(jīng)前5日開始服用,行經(jīng)2日后停服。 偏方三、延胡索益母草煮雞蛋 配方:延胡索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 制法: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后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具有通經(jīng)、補(bǔ)血等功效。 用法:喝湯吃雞蛋 偏方四、當(dāng)歸黃芪羊肉湯 配方:當(dāng)歸50克,黃芪30克,羊肉500克,鹽少許。 制法:將羊肉洗凈,切小塊,與當(dāng)歸、黃芪一起入砂鍋內(nèi),加適量水燉至羊肉熟爛,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益氣補(bǔ)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適用于氣血虛弱所致的痛經(jīng)。 用法:吃肉喝湯,經(jīng)前服用。 偏方五、黃芪燉烏雞 配方:黃芪100克,烏雞1只(約1000克),鹽適量。 制法:黃芪切段后放入雞腹內(nèi),雞放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雞熟爛,加鹽調(diào)味。 功效:益氣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 用法:以上為5日量。月經(jīng)前3日食用。 偏方六、歸芪酒 配方:當(dāng)歸,黃芪各150克,大棗100克,酒500毫升。 制法:將黃芪、當(dāng)歸切片,與大棗一起置紗布袋內(nèi),投入盛酒容器,加酒,加蓋密封7日。 功效:益氣養(yǎng)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 用法:每次飲10毫升,每日2次,7日為1療程,行經(jīng)前5日開始飲服。以上劑量可用3個療程。 偏方七、韭汁紅糖飲 配方: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 制法:將鮮韭菜洗凈,瀝干水分,切碎后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鋁鍋內(nèi),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后兌入韭汁內(nèi)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溫經(jīng)、補(bǔ)氣功效,適用于氣血兩虛型痛經(jīng)。 用法:每天1劑,分2次喝。 偏方八、山楂葵子紅糖湯 配方:山楂、葵花籽仁各50克,紅糖100克。 制法:以上用料一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通煎或燉,去渣取湯。 功效:具有補(bǔ)中益氣、和血悅色的功效,適用于氣血兩虛型痛經(jīng)癥。 用法:此湯宜再月經(jīng)來潮前3~5日飲用。 偏方九、艾姜薏米湯 配方:干姜、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 制法:將干姜、艾葉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至八成熟時,加入藥汁同煮片刻。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jīng)散寒、除濕潤膚,適用于寒濕凝滯所致的痛經(jīng)。 用法:每日1劑,溫?zé)岱场?nbsp; 偏方十、山楂桂枝湯 配方: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 制法:將山楂肉、桂枝洗凈后入鍋,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煎煮30分鐘,加紅糖調(diào)勻后煮沸即可。 功效:溫經(jīng)通脈、活血化瘀、理氣止痛,適用于寒性痛經(jīng)。 用法:每日1劑,可分早晚2次溫服。 偏方十一、姜棗花椒湯 配方:生姜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 功效:將生姜去皮、洗凈、切片;大棗洗凈、去核,與花椒一起放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至大半碗,去渣取汁。 功效:具有溫中止痛的功效。 用法:每日1劑。 偏方十二、姜棗紅糖水 配方;干姜、大棗、紅糖各30克。 制法:將干姜、大棗洗凈,干姜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 功效:具有溫經(jīng)散寒的功效,適用于寒性痛經(jīng)。 用法:喝湯,吃大棗。 偏方十三、桂茴茱萸方 配方:肉桂10克,吳茱萸、茴香各20克,白酒適量。 制法:將肉桂、吳茱萸、茴香一同研為碎末,用白酒炒熱。 功效:溫經(jīng)散寒,適用于寒性痛經(jīng)。 用法:趁熱敷于臍部,用膠布固定,冷后再炒熱敷臍部,連敷3日。 偏方十四、鹽熨方 配方:粗鹽500克,布袋1個 制法:將粗鹽用鐵鍋炒熱至80度以上,裝入備好的布袋中。 功效:溫經(jīng)散寒,適用于寒性痛經(jīng)。 用法:趁熱置于小腹上熨燙,不斷移動以方燙傷,直至鹽袋變涼為止。1日數(shù)次,連用3日。 偏方十五、益母香附雞 配方: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 制法: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可有效緩解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 用法:飲湯,食雞肉。每日1劑。 偏方十六、豬肝炒姜絲 配方:豬肝200克,姜絲少許,香油適量。 制法:豬肝洗凈,切成小方塊,姜絲少許備用;鍋內(nèi)放入香油,加熱后放入姜絲、豬肝,將豬肝炒至外表變色出鍋;鍋內(nèi)加水煮開,放入豬肝煮至熟透即可。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 用法:隨意食用。 偏方十七、紅花酒 配方:紅花20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 制法:將紅花洗凈,晾干表面水分,與紅糖一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nèi),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倒入白酒,加蓋密封,浸泡7日即可飲用。 功效:養(yǎng)血養(yǎng)膚、活血通經(jīng),適用于婦女血虛、血瘀、通經(jīng)等癥。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 偏方十八、山楂酒 配方: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山楂洗凈,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低度白酒,塞緊瓶口。浸泡期間每日搖蕩1~2次。 功效:疏肝理氣,主治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 用法:7~10日后飲用,每次15毫升。 偏方十九、痛經(jīng)茶 配方:香附、烏藥、延胡索各10克,肉桂3克。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末,用沸水沖泡。 功效:溫經(jīng)理氣、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 用法: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服5日。 偏方二十、紅花檀香茶 配方:紅花、檀香各5克,紅糖10克,綠茶2克。 制法:將紅花、檀香一同煮沸5分鐘后,加入綠茶和紅糖再煎3分鐘。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止痛,適用于痛經(jīng),證見月經(jīng)量少、小腹脹痛、經(jīng)色紫暗有血塊。 用法: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連服3~5劑。 偏方二十一、香砂理氣湯 配方:制香附、砂仁、延胡索、木香、炙甘草、檳郎各2克。 制法:將上述六味加適量水煎湯,濾渣取汁。 功效:理氣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偏方二十二、桃仁粥 配方:桃仁1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制法:將桃仁搗爛,加水研細(xì),去渣后與粳米一起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煮成粥,加白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對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引起的不適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用法:經(jīng)前溫?zé)岱常咳?劑,連服3~5天。 偏方二十三、乳香沒藥散 配方:乳香、沒藥各15克,黃酒少許。 制法:將乳香、沒藥分別研為細(xì)末,每次取5克,用黃酒調(diào)勻。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 用法:于經(jīng)前敷貼肚臍,每日1劑,連敷3~5日。 偏方二十四、芝麻生地飲 配方:黑芝麻20克,生地黃15克,枸杞子1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上三味加水煎制約15分鐘后濾渣取汁,加冰糖稍煮。 功效:清虛熱、補(bǔ)肝腎,適用于因肝腎虧損引起的痛經(jīng)。 用法:每日1劑,可分早晚兩次溫服。 偏方二十五、黑豆核桃仁粥 配方:黑豆50克,核桃仁30克,大米100克,大棗6枚。 制法:將黑豆用清水泡軟;大米淘洗干凈;核桃仁搗碎,與大棗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共煮成粥。 功效:滋補(bǔ)肝腎、補(bǔ)氣養(yǎng)血,適用于肝腎虧損型痛經(jīng)。 用法:溫?zé)岱常7行А? 偏方二十六、川芎丹參雞蛋湯 配方:川芎6克,丹參12克,雞蛋2個、 制法:將川芎、丹參、雞蛋一起洗凈,加適量水煮15分鐘,待雞蛋熟后撈出去殼,放入湯汁中再煮片刻。 功效:滋補(bǔ)肝腎,調(diào)節(jié)痛經(jīng)。 用法:吃蛋喝湯。 偏方二十七、大棗燉龜肉 配方:草龜1只,大棗10個,龍眼肉10克,植物油、食鹽、料酒各適量。 制法:把草龜洗干凈去殼,切好肉塊,然后把龍眼肉、大棗、龜肉一起放入鍋里,加適量水和植物油、食鹽、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燉至龜肉熟爛。 功效:滋補(bǔ)肝腎、益氣養(yǎng)血,適用于肝腎虛損型痛經(jīng)者食療。 用法:吃肉喝湯。 |
|
來自: 昵稱5177254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