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針對論文《互聯網是否導致政治兩極化?人口統計學證據(Is the Internet Causing Political Polarization? Evidence from Demographics)》的一篇解析,該論文于2017年3月發(fā)表于《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該研究作者為Levi Boxell、Matthew Gentzkow和Jesse M. Shapiro。 1960年,大約5%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報告說,如果他們的兒子或女兒與非本黨內人士結婚,他們會感到不高興。2010年,近50%的共和黨人和30%以上的民主黨人非常不看好黨際婚姻的前景。 黨派人士對其所在黨派的支持率從1980年至2015年增加了50%以上,在總統選舉和眾議院選舉投票中,投票支持同一黨派的選民比例在1972年為71%,到2012年則達到90%(2015美國國家選舉研究)。許多研究者將這一趨勢部分歸因于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的普遍興起。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調查數據來研究政治兩極化趨勢與人們從網上或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或信息后的反應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首先,作者根據年齡來劃分使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受訪者們。2012年,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在年輕人中的使用率遠遠高于老年人,75歲以上的人的使用率不到20%,而18-39歲的人則為80%。在最不可能使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群體中,政黨兩極分化的人群增量是最大的。在75歲以上的受訪者中,增加了0.38個指數點,而對于40歲以下的成年人,增加了0.05個指數點。 這也就是說,善于使用新媒體社交網絡的年輕人面對政黨兩極分化的趨勢人群增量卻極少。那么這便說明,一般的互聯網或社交媒體并不是導致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而這可能是由于跨人口群體存在溢出效應,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分化的年輕人可能去影響老年人對政黨兩極的觀點,或者可能通過選擇政治家或傳統媒體的內在定位等渠道間接影響老年人。總之,文章排除了將兩極化的增長與互聯網直接相聯系的觀點。 關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在政黨兩極分化中的作用,大部分經驗證據都側重于用戶跨信息源或社交網絡的分離。這篇文章通過記錄新的證據,對研究人們融入網絡生活的程度(高或低)與政黨極化趨勢之間的關系有所貢獻。 研究過程及結果 數據的主要來源是美國國家選舉研究(ANES) 1948-2012年的時間序列累積、2008年時間序列研究和2012年時間序列研究數據集。ANES是一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面對面在選舉前和選舉后進行的投票年齡人口調查,包含大量的人口變量和政治措施2012年ANES調查包括一個在線完成調查的單獨調查對象樣本,研究者放棄這些受訪者以保持數年的一致性。 研究者收集了工作中使用的九項兩極分化指標:黨派的影響、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黨派分類、直票、問題一致性、問題分歧、黨派意識形態(tài)、感知黨派意識形態(tài)、宗教。并分別得出了最后的指數差異。 表1 1996年到2012年兩極分化的增加 從表中可以看出,最年長的群體在極化方面經歷了比最年輕的群體更大的變化。九項指標中有四項指標年輕人的黨派兩極分化程度有所下降,而其他年齡組則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此外,在九項指標中的四項中,年齡組與黨派兩極分化增長之間存在單調遞增關系。 綜上所述,此項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互聯網和新媒體與黨派兩極分化的增長并無直接聯系,除非跨組溢出量(年輕群體對老年群體的間接勸服影響)非常大或數字媒體的影響在各個群體之間變化很大,否則必須找出使得最不可能使用互聯網的群體對黨派極化的影響增加的其他因素。 參考文獻: Levi Boxell, Matthew Gentzkow, Jesse M. Shapiro. (2017, March 22). Is the Internet Causing Political Polarization? Evidence from Demographic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0.3386/w232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