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視劇,觀眾看的是很多方面的東西,整個的劇本、拍攝的方式、場景的還原、表達的情感以及演員的演技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熱播劇都選用同一批配音演員來為劇中角色配音,其實并不奇怪。 一個演員如果臺詞功力好,聲音好聽,說話時抑揚頓挫字正腔圓情感豐沛,那么在不看臉的情況下,觀眾都會被帶入戲。所以啊,現在那么多演員,啊不,那么多偶像,連什么叫演戲都不知道,你還指望他能把臺詞說好?他們本來就是來賣臉的,在這部劇賣完,還要去下部劇賣,哪有時間過來配音啊? 當然也有客觀原因。現在拍戲都是在影視城拍,一個影視城同一天好多劇組同時開工,聲音根本沒辦法做到同期收音,亂糟糟的,只能在后期配。有很多演員是希望能夠后期自己配音的,無奈制片方都已經把配音員打包好了,所以想親力親為的演員也是無奈。 相比較演員原聲,配音演員能根據角色設定以及不同角色扮演者的特點作最恰當的配音,也能更加配合角色的情感。要知道,劇中角色的配音也是演技的一部分,如果演員自己的聲音和角色設定不符,是很讓人出戲的。而且,不說配音演員專業的臺詞對白功底吧,單單聲音就讓人開口跪了。 不少人都認為譯制片已經沒落了,但其實你會發現大多部分的影院依然都有中文配音版的影片排片。因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對原聲片的需求較大,但是在二三線城市,還有很多人對譯制片情有獨鐘。反正我身邊就有朋友說:“看字幕好累,我還是喜歡聽中文更省事?!?/p> 那么如何才能讓現在的年輕人也喜歡配音電影呢?我覺得可以先從他們喜歡的動漫電影入手,如今引進了不少的日本動畫片,都有聲優團體配音,中國的配音員們可以像他們那樣,形成一個有個性發揮空間的配音模式。這檔節目的開播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做這種考量,把配音普及到年輕人中去,相信以后會有更多人尊重和喜愛上譯制片的。 配音演員的聲音已經受到觀眾的認可。像姜廣濤、張杰、邊江、喬詩語、季冠霖等等配音演員早已在多部大熱影視劇中展現過他們聲音的魅力了,觀眾已經接受甚至有些已經愛上這些配音演員的聲音了。 不過,雖然配音演員更能突顯角色的情感,但是很容易聽聲音串戲,看著這個角色而腦海中出現的卻是另一個角色。最近出了一檔新綜藝,讓不同的演員和配音演員同臺競聲,有意思的同時其實也強調了配音這一環節在影視制作中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