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行至末尾,大牌們18年春夏系列逐漸登場。Alexander McQueen也不例外,新品一經(jīng)放出,褒貶不一。 愛它的仙女紛紛種草,批評的聲音卻也不少,或者說,從未停止。 2010年以后,盡管經(jīng)過麥昆的助手Sarah Burton的運作,McQueen在商業(yè)上大獲成功,但總被認為“丟掉了靈魂”。 而這枚曾經(jīng)數(shù)次震撼時尚圈的靈魂,只住在在McQueen創(chuàng)始人麥昆身體里。并且隨著麥昆的離世,永遠不會回來了。 還是麥昆執(zhí)掌的時候,McQueen的風格狂放不羈、創(chuàng)意天馬行空,甚至帶著強烈的暗黑屬性,這和他本人的的經(jīng)歷有關。 他來自倫敦東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是出租車司機,整天為一家人怎么糊口疲于奔命。 家里有好幾個姐妹,身為最小的男孩,麥昆受姐姐們的影響很大。 他從小就不愛玩尋常男孩子喜歡的槍啊汽車啊,而是更喜歡圍在姐姐們周圍,幫她們縫紉衣服。 但這樣的愛好遭到了他爸的強烈鄙視,他原本希望兒子陽剛有擔當,但麥昆不僅性格內(nèi)向,還對周遭的一切興趣缺缺,最大的喜好是畫漂亮衣裳。 如此“娘氣”的行為,經(jīng)常招致他爸爸的責罵,他畫的那些衣服草圖,如果不幸被他爸爸撞見,少不了一頓拳打腳踢。 生性敏感,常常被父親斥責恐嚇,使得麥昆漸漸變得膽小靦腆。 姐姐們相繼結婚后,時不時會帶姐夫回家探親,其中一個姐夫注意到了容易害羞的麥昆,對他實行了強奸,并且長期虐待他。 #在他自殺前的4年,他才告訴姐姐這件事,但一切為時已晚# 麥昆的童年,充滿難言的屈辱和灰暗的記憶。 匱乏的物質(zhì)生活,沉重的精神折磨和心理壓力,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天天長大,晦暗幾乎成為他精神的底色。 很多年后他辦秀,媒體寫他的時候忍不住猜測:“這個男人究竟整天在看些什么可怕的東西,才會設計出這種直抵人性黑暗的作品!” 原因很簡單。 因為在幼年的時候,他已經(jīng)進過地獄,和魔鬼周旋過了。 在喘不過氣的生活中,只有媽媽始終無條件的支持著麥昆。相當長一段時間,她是麥昆活下去的,唯一的精神支柱。 他媽媽是一名歷史教師,會講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給麥昆聽,開解總是低沉的小麥昆,這或許奠定了麥昆長大后,熱衷從歷史和奇幻故事提取靈感的基礎。 麥昆成績一般,16歲高中畢業(yè)時,他并未如愿考上藝術大學,那段時間他無所事事、情緒消沉。 不久他媽媽從電視得知,倫敦裁縫街面臨后繼無人的危機,就鼓勵他到裁縫街去做學徒。 盡管離自己的設計夢尚有距離,至少他能從這學習裁剪和工藝,麥昆欣然同意。 他在裁縫街上學習了數(shù)年后,褲裝制作、上裝裁剪、制版等技藝,手到擒來。 今時不比往日,此時的麥昆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才華,他自信甚至自負。 當看到當時最好的藝術大學--中央圣馬丁設計學院招聘老師的消息,麥昆毫不猶豫地投遞了簡歷。 要知道,麥昆可是連大學都沒讀過的人,他卻想去大學做老師,這放在哪個時代,都讓人覺得有點搞笑。 幸好圣馬丁慧眼識珠,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的設計才華,強烈建議他繼續(xù)學習,表示愿意破格錄取他為該學院的研究生。 這樣的機會讓麥昆也頗感意外,于是,懷揣著從姑媽家借來的幾萬元學費,他去了圣馬丁。 學了幾年后,1992年麥昆畢業(yè),那一年,他23歲。 同期的小伙伴,做的畢業(yè)設計都美炸天,而麥昆的設計卻詭譎奇異,甚至駭人聽聞。 也許因為曾遭遇虐待的經(jīng)歷,深埋于潛意識中,他的畢業(yè)作品,重現(xiàn)了19世紀,倫敦殺人狂殘害貧民窟妓女的傳聞。 服裝布料嵌入受害者的頭發(fā),回顧了那段驚悚的歷史。 在這當時追求“優(yōu)雅的時髦”中是那么格格不入,卻也十足吸睛。從而讓麥昆,一戰(zhàn)成名。 這套作品放出沒多久,就被當時Vogue的造型師Isabella Blow全部買走。 Isabella Blow挖掘了年輕的麥昆,成為麥昆生命中最重要的伯樂。 1996年,在Isabella Blow的介紹下,麥昆加入LVMH集團旗下的Givenchy,擔任品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當時的Givenchy訂單流失嚴重,異常焦灼,麥昆撿起John Galliano的留下的爛攤子,想為這個法國老牌注入新的血液。 1997年春夏,是麥昆在Givenchy高級定制的首次試水。 他保留了一如既往的侵略性設計理念,將自己小時候就很感興趣的古希臘神話,作為靈感源泉。 模特們扎起高聳的發(fā)髻,披上鍍金霓裳。 黑珍珠Naomi Campell身穿鎏金抹胸裙,頭戴碩大的山羊角。 有如埃及艷后的濃妝,被混雜到法國模特Bettina的經(jīng)典裙裝之上。
1997年秋冬高定,夾在英倫元素和精良套裝中的主題,是“各國鬼魂來償命”的恐怖理念。 這場解剖主題的秀,呈現(xiàn)了不同國家的奇異色彩。 有日本的聳高發(fā)髻, 也有中國長袍。 #模特手上立著的是活鳥# 配合現(xiàn)場不斷的敲擊樂,以及突如其來的哀鳴聲,把秀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但麥昆依然努力詮釋Givenchy的優(yōu)雅,秀場末端,音樂轉為浪漫輕佻。 穿著黑色雪紡鯨骨裙、曳地緊身長裙的模特紛至沓來, 似乎在告訴世人:這里有我,也有Hubert de Givenchy。 1999年秋冬高定,仍舊取材于他從小耳濡目染的歷史奇幻故事。 模特梳著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心型卷發(fā),騎著白馬、漫步在樹林間。 1999年,秋冬成衣系列,他從《2001:太空漫游》里面汲取靈感。 模特渾身上下裝飾著霓虹燈,詮釋來自未來的外星怪客。 Givenchy時期的麥昆,總體而言還是優(yōu)雅的。 麥昆的設計,也許和品牌商期待的“傳世經(jīng)典”略有出入,但他成功幫助Givenchy回到了媒體熱議的話題圈。 1999年結束最后一場秀后,麥昆離開Givenchy,專注自己的品牌,從而開啟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也許只有拋開商業(yè)枷鎖,這個時裝鬼才方能自如揮灑靈感。 1999年,麥昆選用截肢模特Aimee Mullins,作為自己個人秀的開場模特。 麥昆為她穿上一副精致的雕花木腿,追光燈打下的時刻,Aimee Mullins用木腿走向臺前。 身體殘缺的她卻有著超強氣場,為這場秀貢獻了一個極為powerful的開場。 秀的尾聲,模特Shalom Harlow身著白色露肩小禮服,在秀場中央的旋轉臺上,被兩臺噴槍現(xiàn)場涂鴉。 這種集藝術和科技為一體的表演,是整個時尚史上的驚人創(chuàng)舉。 2001春夏系列,玻璃秀場中的模特全都綁著繃帶,像精神病人一樣游蕩在展臺上。 秀場中央最開始放著一個封閉玻璃盒子,一個小時后,玻璃邊緣逐漸顯出光。 盒子打開后黑蛾翻飛,情色作家Michelle Olley渾身赤裸,插著管子癱在椅子上,場面極其震撼。 此后的麥昆,在發(fā)布會的創(chuàng)新上一路飛馳。 2005,麥昆把秀場布置成一塊巨大的國際象棋棋盤。模特們化身真人棋子,穿梭于棋局之間。 2006,麥昆用朦朧的燈光打造了一個虛幻國度。 在大秀末尾,身著荷葉邊長裙的Kate Moss的全息圖像出現(xiàn)在秀場上,美到窒息。 2009年秋冬,麥昆其實已經(jīng)對時裝行業(yè)感到厭倦。 很多人都會在看到自己行業(yè)的陰暗面后感覺失望,他們大部分人挺了過來,繼續(xù)前行。 但對麥昆而言,服裝,是他生命中僅存的一抹亮色,當這抹亮色也有瑕疵時,他生命存在的意義開始動搖。 這一年,他把自己以前辦秀的殘骸和廢料,堆在秀場中間。 夸張的配飾和前衛(wèi)的服裝,最終也不過是一堆垃圾,強烈諷刺人們對奢侈的追捧。 話說回來,他正兒八經(jīng)闖蕩時尚界的時間,只有十幾年,但短短的十幾年,他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先鋒概念,讓后來的人不斷緬懷。 Heroine 手袋、犰狳高跟鞋、骷髏頭絲巾等單品,在時尚圈刮起旋風、被寫進服飾教科書。 他的作品以狂野表達情感,陰郁、浪漫而決絕,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麥昆沒有病態(tài)的0號審美,他不在乎女性的高矮胖瘦,他在乎成衣展現(xiàn)的氣質(zhì)和精神狀態(tài)。 他以前說過讓小in印象深刻的話,“我希望她們能穿我設計的服裝,但更希望她們因此而堅強。” 他將救贖給予旁人,卻沒給自己留下絲毫退路。 在他身處浮華世界的短暫時間,收獲了極高的財富和名氣。 他是最年輕的“英國時尚獎”得主,4次贏得“年度最佳英國設計師”。 獲得過英帝國司令勛章,同時也是時裝設計師協(xié)會獎的“年度最佳國際設計師”。 但是,財富和名氣不能解決精神問題,纖細敏感的神經(jīng),對設計師而言,從來都是雙刃劍。 它讓他更快地觸摸事物本質(zhì)激發(fā)靈感,也讓他承受著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壓力。 伯樂、恩師和繆斯Isabella Blow在2007年自殺,讓麥昆在很長時間陷入低迷。 2008年巴黎春夏時裝周,麥昆用了無數(shù)Philip Treacy的夸張帽子,向Isabella Blow表達敬意與懷念 #Isabella Blow有'帽子女王'之稱# 失去Isabella Blow的麥昆,感覺又回到年少時孤軍奮戰(zhàn)的狀態(tài),盡管那些派對名流人人愿意和他合作,但他卻感受不到真正的關懷。 他變得尤為依賴母親,有次和媽媽一起接受采訪。主持人問他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他轉過頭對著媽媽說:最害怕你比我更早離開這個世界。 一語成讖。 他的母親在2010年2月2號離世,這抽走了麥昆最后一絲精神力量。 9天以后,這位當代最具才華、最富創(chuàng)意的設計師,在倫敦東部的家中自縊身亡,終年40歲。 這一消息震驚了時尚圈,Kate Moss、StellaMcCartney、Anna Wintour等生前摯友趕來,送麥昆在人間的最后一程,她們身穿麥昆設計的衣服,目睹著這位傳奇天才下葬。 這一天,是當年時裝周開始的第一天。 在英國冬天的獵獵冷風中,來不及看自己最后一季服裝發(fā)布的,Lee Alexander McQueen,永遠告別了他曾掙扎、熱愛、征服過的時裝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