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紀年:丁酉年 乙巳月 丁酉日
“小孝”,又稱之為“孝養”,它局限于滿足親人的衣食住行不至于有所缺乏。目前這種孝的范疇是人們在孝道修養方面普遍局限性認知的一個孝道思想。很多人覺得自己工作非常忙,事業需要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對于父母只要有衣服穿,有飯吃,衣食無憂,自己的孝心就盡到了。但是,從傳統根文化角度來講,精神和物質兩項,父母都應該得到滿足,才算是孝道文化。這種單純滿足生存需求的孝,只能說這是一種“孝養”。古人認為:只給父母物質享受,連孝都談不上。所以,“孝養”應劃歸到“小孝”范圍。
“中孝”,就是不僅要在物質上孝養父母,同時在精神方面上,能體諒親人的心愿,愛父母所愛,至親所喜也喜而為之。陪親人談天說地,使親人心里平和、順暢、安樂,精神上獲得至親之樂,這叫“中孝”。對父母的情感方面,我有很深的體會。父親退休后,他自己住一個房間,物質上不用操心,唯一所缺就是精神上的認知。父親跟我有很多共同語言,每個星期天抽上半天時間,跟他聊一聊歷史,聊一聊家族的演變,談一談以前他所見家族道壇的熱鬧象,父親感覺到非常愉悅,那種回憶使他樂在其中。我們共同分析現在社會上道德文化蛻變的現象,一同去體會其中的喜樂悲歡,老人就感覺到不孤獨,在精神上同時獲得至親之樂,和子女之間有一個心靈的共鳴和交流。這種狀態只是“中孝”的范疇。
“大孝”,是善巧方便地勸告親人明白尊道貴德之理,遵循自然因果規律,順應自然,與人為善,既注重自己身體的健康長壽,同時也要明白精神系統的提升,包括使父母能夠明白如何真正去實現離苦得樂的道理,這就是“大孝”的范疇。
什么是“至孝”?我們要懷著無比感恩的心情,常念父母的恩情,踐行與幫助至親修身求真。雖然很多雙親他們自身由于文化水平和各種影響的綜合作用力,難于認同生命實相里很多改變其身的理法,但是我們要有這顆心,推薦或者親自陪同父母,用良好的辦法使父母能夠真正進入老年養福階段,進行性命雙修和出離生死的修習,讓父母積德行善,去除執著和分別心,實踐修身獲得精神的升華和解脫,這就是“至孝”。
民間有句俗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爸列ⅰ?,要升華到能夠使父母擺脫這樣被動受助的方式?!爸列ⅰ钡膬热荩€包括用自己的孝道誠心和道光德能,完成我們應盡的孝祭責任和義務,繼承和發揚祖先們的優良傳統和品德,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運用祖先們的優秀品德和品格來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建設。幫助別人,才是真正地幫助自己;舍向別人,才是最大的獲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