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美林稱,自金融危機開始,美國公司債市場規模增長了一倍多,而散戶和外國投資者是其主要買家。 公司債市場規模的加速上漲,再度引起關于美國債市泡沫的擔心。而美聯儲周三公布的7月會議紀要,好像亦間接的承認了泡沫的存在。 會議紀要顯示,部分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覺得,利率過長時間的維持低位,有進一步刺激投資者尋求高收益的風險,也許會導致資本的錯配以及對風險的錯誤定價,仍有可能對金融穩定帶來嚴重后果。 美銀美林首席債券策略師HansMikkelse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他贊同這種看法,可是“因為我們仍處于尋求收益率的階段,因此對高評級公司債利差仍然看好。” 他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高評級公司債市場規模增長了一倍多,由2萬億美元升至超過5萬億美元。 ![]() Mikkelsen稱,這種規模的擴張是由兩類投資者推動——共同基金/ETF以及外國投資者。 ![]() 報告稱,在金融危機后的最初幾年,美聯儲推動的利率下行以及量化寬松QE政策,令散戶資金流入債券基金和ETF。之后,其他國家的央行為應對經濟疲弱而出臺的政策,又導致外國投資者蜂擁而至。報告寫道: 今年,外國投資者的購買速度還在加速,流入債券基金和ETF的資金依然明顯。 市場對穩定性擔心的核心在于,不少散戶和外國資金并不屬于美國,這種資金的流入也許會由于貨幣政策的改變而出現反轉。 Mikkelsen表示,他認同這種擔心,但是“金融不穩”的情況好像短期內出現的風險非常低。他同時表示,由于外國央行起著決定性作用,美聯儲并不能完全掌控市場動態。 若美聯儲愿意,就能夠終結資金對債券基金和EFT的流入,可是卻難以把外國投資者擋在外面。 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評論表示,2006年債市泡沫破滅時,慘遭重創的大部分是散戶投資者和外國的資管經理。從這一次更大的債市泡沫分析,當新一輪泡沫破滅時,他們仍然會受傷。 2018-1-13 22:04: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