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像枝間新綠隨雨生,讓廣大鄉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看到了建設現代化新鄉村的希望和機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布局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目標是“強、美、富”,方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途徑是城鄉融合發展,載體是美麗鄉村和鄉風文明建設。
實施鄉村振興,如何突出重點,找準突破口,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默F代化新鄉村?小寒前夕,記者在靖安縣寶峰鎮采訪,所見所聞,深受啟發。
從“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上找準突破口
1月3日,寶峰鎮黨委書記余敏亮出了他們找準突破口的“妙棋”:“聚力綠色產業發展,拓寬鄉村振興之路?!?/P>
走進小灣漁家村,由北京云游創展旅港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小灣禪舍正在興建。項目施工負責人黃金斌說:“我們依托寶峰鎮良好的生態資源和禪宗文化優勢,主打云游民宿牌,將線上標準化流程與線下體驗相結合,今年3月份一期工程可竣工接待游客?!贝逦瘯撠熑苏f,全村67戶村民,以閑置房屋、水庫資源等形式入股合作社,搞客家特色餐飲、農事體驗、民俗展演等,預計戶均年純收入可增加兩三萬元。
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要有旅游重大項目牽引,才能加快“田園變公園、園區變景區、民房變客房、勞動變運動、產品變商品”,加快鄉村振興。在由港商投資3.8億元的禪意養生樂園一期工程工地,記者看到,主體酒店正在澆筑混凝土,入口建筑、17棟臨河建筑、6棟山谷合院已封頂。目前,5個總投資15億元的養生、休閑重大項目正在如火如荼興建,還有4個總投資20多億元的旅游項目正在跟進。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鄉村“產業興旺”的重點、難點,也是主戰場。大自然恩賜江西山清水秀和獨特的生態優勢。各地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科學規劃,標定突破口,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
從打造鄉村產業融合體上找準突破口
從農業供給側看,農產品銷路不暢;從需求側看,消費者難以買到安全食品。問題就是導向。我們要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農業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重點打造鄉村產業融合體,由單純的一二三產割裂轉變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寶峰開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曾凡高介紹,他們走“合作社 基地 農民”之路,合作社的28戶社員生產的白茶、皇菊和蜂蜜,由合作社統一品牌,統一加工包裝,統一線上和線下銷售,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去年,該合作社收入逾150萬元,社員戶均純收入達5萬多元。
對于下一步如何加快融合發展,曾凡高表示,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加工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客觀分析,這家合作社面臨的困境,在全省或多或少存在。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制約了鄉村經濟的振興。如何加快一二三產相互支撐、相互融合、互動發展,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我們面臨的嚴峻課題。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融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讓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F階段,各地要在推動農業產業延伸型融合,打造鄉村產業融合體,補齊產業功能短板上下功夫。采訪中,余敏建言:“抓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由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主導產業鏈前后延伸,拉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和農產品附加值。”同時,我們要大力推進農產品線上銷售和電商品牌構建,加快實現本地“小農業”聯結全國“大市場”,才能推動一二三產融合互動,實現鄉村振興。
從打造美麗鄉村和鄉風文明上找準突破口
漫步在寶峰鎮,境內山青、水凈、河暢、庫美,山水相融,如詩如畫。寶峰鎮鎮長羅杰說:“近年來,鎮里在公路沿線打造了一批功能定位準、產業實力強的精品美麗鄉村?!比ツ?寶峰鎮先后榮獲“國家衛生鎮”“國家園林城鎮”等稱號。進入2018年,寶峰人抖擻精神,圍繞加快5A景區創建,正在全速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衛生廁所改造、農村房屋風貌改造等建設。
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寶峰人以禪韻文化和孝親文化為主題,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體系,彰顯特色文化魅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寶峰鎮宣傳委員鄒明星介紹,今年,他們將深入開展“心凈、地凈、干凈”活動,以創新的思維辦好寶峰孝文化廟會、中華文化書院·寶峰講堂、農宿文化節,以優秀文化為內核,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影響力,實現人與內心、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現鄉村“生態宜居”,是農民的夢想,更是我省生態建設的重點。靖安縣寶峰鎮的實踐表明,鄉村振興戰略不能沿襲傳統,還有許許多多的模式值得去創新和探索。只要各地結合實際,敢想敢做敢嘗試,一個個現代化新鄉村將在贛鄱田野涌現。(記者 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