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征戰連綿的戰國,就不得不說一說趙國的李牧,李牧的前半生的主要作戰對象是民族外敵,且在與野蠻外族征戰中,以最輝煌的方式實現了勝利,他的后半生基本上就是與秦國作戰,而且屢次重創敵軍,如果趙王不殺李牧,秦國想要滅趙并不是這么容易。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他與匈奴的對戰,他在北境的時候,主要任務就是防備匈奴,他訂出規章說,如果匈奴入侵,必須收攏人馬,退入營地固守,膽敢出擊者斬首,于是匈奴就認為李牧膽小,趙國守邊的官兵也認為李牧膽小怯戰,其實李收一直在麻痹敵人,積攢實力,但是趙王對他不滿,換了一個人代替他,結果來人主動出擊,損失很大,沒辦法,趙王不得不得再次讓李牧守關。 這次李牧認為時機到了,便伺機布下奇兵,殺死匈奴十萬多人馬,而后,打敗東胡,收降林胡,單于逃跑,此后的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分毫。 元前233年,桓崎率軍出擊,兵鋒直指趙國的首都邯鄲,邯鄲要是失守了,那趙國就得滅亡,這時的趙國,朝中已經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只好把李牧召回來封為大將軍,防備秦國,李牧上任后,并沒有著急出戰,而是下令全軍在原地安營扎營,想跟秦國打陣地戰,秦國大將桓崎看到里李牧如此做法,就選擇去攻打附近的肥下,想在李牧出兵救援都時候,再跟李牧對戰,可是李牧并沒有上當,而是趁著秦軍主力部隊不在,出兵一舉攻破了秦軍的大營,逼得桓崎趕回來救援,李牧早就算到這一點了,他派一路人馬正面迎接秦軍。 公元前232年,秦軍兵分兩路繼續攻打趙國,結果遭到李牧的強勢攻擊,秦軍由于準備不充分,被氣勢兇猛的李牧再次打敗,可是公元前229年的時候,趙國發生了大地震,很多地方都發生了饑荒,贏政覺得機會來了,就派出名將王翦率領大軍去攻打趙國邯鄲,趙王這次依舊派李牧大將軍,率領全國兵力抵抗秦軍,王翦知道,憑借自己的兵力,要想打敗李牧很困難,就使出了屢試不爽的離間計,昏聵的趙王遷果然中計,派人取代李牧,李牧不從,趙王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而后處死,趙王處死了李牧,失去了最后的支柱,三個月后,王翦就打敗了趙軍,邯鄲淪陷。 公元前222年,秦軍攻下代地,抓住了公子嘉,趙國也就此,宣告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