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因其強烈的生命力和異乎尋常的表現力,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每年高考題中成語的直接運用題占3分,錯別字判定題中也有成語出現;文言文考題中,文言虛詞占3分。因此,在高考復習中從正確理解和運用成語的目的出發,多角度系統地復習成語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里根據新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以常見成語為材料,對共18個文言虛詞中的17個虛詞(“矣”成語中無)試作分析,希望考生能和文言虛詞、成語的復習結合,收到一舉多得之效。 01而 ㈠連詞,表示多種關系。 ①并列,不譯。例如:過屠門而大嚼(比喻把空想當現實來聊以自慰) ②遞進,可譯為“并且、而且”。 例如:學而不厭 ③承接。例如: 不教而誅 ④轉折, 食而不化 ⑤假設,譯為“假如、如果”等。 例如: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 ⑥修飾。可不譯。例如: 盡力而為 乘興而來 一概而論 ⑦因果,可譯為“因而、因此”等。例如: 顯而易見 ㈡復音助詞“而已”,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例如:如此而已 ㈠用作助詞。 ①疑問語氣,可譯為“嗎”。 例如:不亦樂乎(出自《論語·學而》,原文有感嘆語氣) ②表示停頓,一般不譯。例如:忘乎所以 ③形容詞詞尾。可譯為“……的樣子”等。例如: 神乎其神 ㈡用作介詞,相當“于”。例如:異乎尋常 03其 ㈠用作代詞。 ①第三人稱, 可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他的、他們的(它的、它們的)”等。例如: ②第一人稱。可譯為“自己”。例如:自行其事 ③指示代詞,可譯為“其中,那個”等。 例如:曲盡其妙 ㈡用作副詞,反詰語氣。可譯為 “難道(豈)”。例如:舍我其誰 ㈢用作音節助詞,有的用在形容詞前,有的用在動詞前。 例如:北風其涼 04且 用作時間副詞,可譯為“暫且、姑且”。例如:得過且過 05然 ㈠用作助詞,形容詞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例如:豁然開朗 ㈡用作動詞,表示贊同,可譯為“是、對”。例如:不以為然 06所 ㈠用作助詞。經常同動詞、形容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有的中間加否定詞“不、未”等。例如: 從心所欲 無所不為 ㈡復音虛詞“所以”, ㈢表示約略的數目。例如:多歷年所(年數) 07為 ㈠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①。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例如:為民請命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了、為著”。 例如:洋為中用 ③表示被動,可譯為“被”。例如:金石為開 ㈡用作助詞,音二聲,不譯。 例如:為期不遠 ㈢用作動詞,音二聲,可根據環境靈活翻譯。 見義勇為 天下為公 量入為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