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翟氏投資有限公司主辦的國際古玩展將于5月24至26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5BC舉行,據創辦人翟健民先生介紹,今年的參展商來自香港、中國內陸、亞洲及歐美不同國家,聯手展出逾萬件中外古玩珍品,數量更增至近80家,數目幾乎是去年的兩倍,尤其來自歐洲的參展商增幅最為顯著。展覽會期間,展場內除了設有古玩現場鑒定、專題講座、新書發佈會等活動之外,更將設有三個專題展覽,包括缶墨東游――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紀念展、BURDELEY古石雕珍藏展和《歸真堂》宋元陶瓷特展。
【色影】一組老照片 最近,一部1913年法國巴黎印制的法文《正太鐵路》攝影集,輾轉百年后重回故地,填補了石家莊近代歷史影像資料的空白。影集收錄了80幅清末民初時期在正太鐵路沿途拍攝的照片,其中石家莊區域的有30幅。而這30幅圖片,除了展示百年前石家莊鐵路的最初風貌,還有一些珍貴的文物鏡頭。其中5幅為井陘縣的重要古跡,令人惋惜的是,至少有3處已經蕩然無存。如果你說你見過,那只能是說明你是穿越的。
【做舊】穿越就那么容易么? 近期電視上熱播的《大河兒女》劇情中,賀焰生妙手“種”出宋代鈞瓷??戳穗娨晞〉摹按擅浴笔欠褚苍谝苫?,難道鈞瓷做舊真的就這么容易?其實陶瓷做舊也是一種工藝,古已有之。做舊也分類別的,第一類是臆造,就是手藝人完全憑自己思路,天馬行空來做。第二類就是高仿品,也就是仿古藝術品,在各個方面都完全按照真品來做,有時候連專家都不一定能看出來。 在古時,人們制作仿品很少是為牟利,多是出于個人喜好,仿前朝的精品,這種“做舊”稱得上是藝術品。比如明初的鈞窯器,很多都是仿宋代的器型。但是現在的“做舊”,尤其是穿上了“古董”的外衣,就帶著點“銅臭味”了。 陶瓷做舊有很多種方法,最常用的就是“酸法”、“埋法”。 “酸法”多是用化學藥品浸蝕,將新燒的瓷器放入酸性的、帶有腐蝕性的化學藥品中浸蝕?!奥穹ā?,也叫“土浸”,為了模仿瓷器在地下埋了很多年而形成的土銹,一般會把瓷器埋在土里若干年,以產生和出土文物類似的效果。 如今,做舊手段日新月異,高仿品也層出不窮。想要在高仿品和真古董中,買到好物件,除了掌握傳統器物知識和相關歷史資料外,還得不斷學習辨識“真偽”。我們建議玩收藏還是要靠自己多實踐,尤其是區分鈞瓷的“真偽”,一定要通過不斷摸索、對比,來積累經驗。
【重現】貌似皇帝御筆真跡 “五一”前夕,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在準備對坤寧宮東暖閣東墻的一幅古畫進行修復保護時,意外發現了藏在古畫背后的貼落(一種裝潢形式特殊的中國古代書畫,直接裱糊于墻壁等處,也有學者稱之為“紙質壁畫”),包括一副對聯、一件“?!弊侄贩?、一幅橫披。其中,橫披上有咸豐落款,可以確認為其御筆,其余兩件尚有待考證。 從去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利用周一閉館時間對養心殿、坤寧宮、毓慶宮等宮殿中臨窗的貼落進行保護修復。據參與該項工作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副處長許凱介紹,為了對這幅掛在坤寧宮東暖閣東墻上的清代畫家顧銓的《增受泰元圖軸》進行修復保護,工作人員在其下方的炕周邊搭上架子摘取這幅古畫。 “當畫軸徐徐落下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畫后面還有貼落!這在以前從沒遇到過。”許凱說。隨后,故宮博物院領導和專家趕到現場,經過初步判斷后認為,圖軸背后的貼落才是東暖閣的原狀陳列,并決定按原計劃先將圖軸取下來,再對貼落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 “從整體風格來看,這些貼落的內容及用色與東暖閣中帝后大婚的原狀陳列相吻合,應該是這面墻的原狀,而畫軸屬于仙道畫,與整體環境不太符合,應該是后來掛上去的。從畫軸的固定方式來看,使用了掛鉤和木卡子,這些物件清宮中是沒有的,應該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用品。至于顧銓的這幅圖軸,在書畫部有登記信息,但它原本位于何處,從什么時候開始、為何被掛在這面墻上掩蓋住這些貼落,還有待進一步核對和研究?!惫蕦m書畫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坤寧宮東暖閣現為半開放區域,觀眾隔著玻璃就能夠看到這面墻上的陳設。記者在此處看到,由于長時間被圖軸掩蓋,新顯現出來的貼落顏色明顯比殿內其他貼落飽滿鮮亮。 為何長久以來藏在圖軸背后的貼落一直沒有被發現?故宮方面表示,這與故宮藏品來源主要以清宮舊藏為主有關。我現在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故宮每天有那么多人,改天我沒飯吃了也去那里撿漏去。 ~~~~~~~~~~~~~~~~~~~~~~~~~~~~ |
|
來自: 看看58qpf0z9kx > 《肉莊201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