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幾天前的一個早晨,出門前,剛上身的包突然掉了——原來,相互連接的金屬扣子又一次松開——昨天就掉了幾次,看來沒法將就了!趕著送孩子入園、上班,我索性將包扔到車筐里。
馬路上,寒風清冽,一下子吹散了心里的郁氣,也讓我的頭腦瞬間清明。看著車筐里露出的半截長帶子,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偏偏在這個時候壞掉?”若是以往壓根兒就不成問題。任何東西都會發生損耗,包用久了,壞掉是理所當然的嘛!然而,自從了解點兒深度心理學,加上之前親身有過一些有趣的體驗,于是,這件小事就不再那么“小”了。 2 忘拿眼鏡 9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去順義參加了為期兩天的五律禪舞工作坊。它帶給我極大滋養,但悲催的事兒也隨之發生了:一是修好不久的手機再次碎屏,二是竟將眼鏡丟在了現場!發現第二個事實時,已是周一。要知道,上班沒它太痛苦了!
看到空空如也的眼鏡盒,我的大腦瞬間回爐:當時,會場很大,人也很多,為了看清老師的舞步,又不想讓鏡框影響跳舞,于是戴了摘摘了戴,反復好幾次;不過,最后那次放下時我曾認真地叮囑過自己:完事后一定拿走!
——然后就打了臉!自戴眼鏡近二十年來,我就這樣第一次把它忘得徹徹底底——以至于想起時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那天走時并不匆忙,我甚至還和人悠閑地合了個影,為等車又在酒店門口逗留了十多分鐘。
周一當天,我就通過主辦方聯系了酒店,果然在那架鋼琴前找到了眼鏡。估計一周后快遞過來。但奇怪的是,周一上了四節課,并未因此影響課堂效果;而且,看學生也并沒想象得那么模糊!
反復回憶當時的整個過程,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最初,無論是聽課還是自己跳,都得戴眼鏡;過了段時間,跳舞時戴著已經不舒服了——除了柔軟的衣服,仿佛就只有眼鏡是身外之物,冷冰冰、硬邦邦的,很累贅;漸漸地,連老師也不用看,用心感受就好。隨著內心越來越清明,身心越來越合一,只是憑著直覺就可以感受周遭一切時,我已完全不需要它了。
作為心靈的窗戶,眼睛代表一個人的洞察力。所以,才有“心明眼亮”一說。這樣的人,必然是客觀的,既能看清自身、著眼當下,又能看清形勢、放眼未來。而無論近視還是遠視,都代表著某種不客觀。近視主要影響年輕人,因為大部分年輕人都容易主觀,缺乏展望和深刻的視野,只看得到當前的環境;而遠視主要影響老年人,他們歷經生活的種種,看得更為長遠,但記憶力不好,總是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卻對過去遙遠的事情記憶猶新。
那段時間,因為成長,對某些原本苦惱糾結的事情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而工作坊的體驗,則讓我通過身體將它們統合起來,揉進了潛意識里,所以就不太需要假借眼鏡——這個身外的矯正器來認清現實了。于是,我的潛意識為自己制造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徹徹底底的“遺忘”,以便讓藏在無意識中的了悟清晰地浮現出來。——這就是此次遺忘事件的寓意。從那天起,除了一些特別場合,我幾乎再也沒戴過眼鏡。
3 夢的啟示 第二件事發生在三周前。那幾天,身體很不舒服,回到家里總是煩躁不安。寶爸塞給我一本易中天的《祖先》。
雖然是只十足的書蟲,但他幾乎從不推薦書。我倆的讀書風格有著天壤之別,除了心理學和教育,他幾乎什么都涉獵;而我恰恰相反,尤其對他所鐘愛的文學歷史,簡直避如蛇蝎。不過,鑒于他讀書的品味高出我好幾個檔次,偶爾的一次走心推薦,都會讓人開卷后大呼過癮,心悅誠服。所以,當他說這本書“淺顯易懂,很輕松,也很有意思”時,我欣然接受。更何況,我的讀書面實在太窄,讀點文史總歸是好的。
那天晚上翻了幾頁,感覺不太舒服。到底是什么原因,總搞不清楚。其中有幾次提到蛇,心里膈應得慌。
上初一時,有次和倆親戚騎車回家,我們仨并排騎行,我在中間。說笑間,只聽她倆突然沖我高聲叫道:“你前面有條蛇!”啊!我自行車正前方一米處,一條青蛇正向我爬來……驚慌失措間,我的手腳一起脫離了扶手和腳踏板,瞬間就從車上華麗麗地摔下來,蛇不見了,而我則摔了個大馬趴,渾身上下多處擦傷……那次經歷真是慘痛!以至于后來每次想起蛇都極不舒服!那天半夜突然醒來睡不著,索性又讀了十多頁,困了才上床。
第二天早晨醒來,一個夢境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朋友燕兒約我去參觀一個古代宮殿,遠觀金碧輝煌,十分氣派;可剛一靠近,就發現雜草叢生,滿地污穢,讓人惡心;就在這時,一條巨蟒張著血盆大口猛地撲來,我倆轉身就逃……
坐在床上,憶起夢境和前晚讀書的經歷,剎那間明白了:意識告訴我要讀這本書,但潛意識卻在排斥。那一刻,我完全打消了讀下去的念頭。還是聽從內心的聲音,讀自己喜歡的書吧! 4 七個丟失的杯子 這是文利老師幾天前分享的真實案例。說的是一個20多歲的女性,應聘于一家征婚網,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市場策劃工作。工作還算順心,但非常奇怪的是,那一年中,她在上班途中接連丟掉了七個水杯。她一直以為,這是由于自己粗枝大葉的性格導致的。然而遇到老師,真相才漸漸浮出水面。
原來,工作雖順心,但她原本是希望從老板和同事身上獲得滋養的,事實并非如她所愿,最終選擇離開。在心理學中,“滋養”恰恰暗合水的象征意義,而水杯是盛水的容器,正是公司這個容器沒能滋養到她而引起了丟杯子的小意外。
可為什么是七個杯子呢?她終于想起來:原來,公司一直是在招新人,也不斷有人離開,但在她辭職的時候,除她之外,老板和所有同事加起來剛好七人;而且整整一年里,人員絕大多數時間里也基本維持在七個人!
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明白了自己的心,在這期間,丟失的杯子一直在提醒著她;而直到咨詢前,她都沒能意識到丟杯子與滋養之間的關系。如果她能早點兒與自己的潛意識連接,或許早就離開了。
5 斷帶的意義 想到老師,決定請益:書包帶子斷掉是怎么回事?還給他看了圖片。他回復:“想想你自己和什么連接不上了?”可我琢磨了半天也沒找到答案。好像最近還不錯呢!
他重新問道:“我說的是你和別人的關系,要斷開分離的感覺,能想到什么?”答案呼之欲出!——沒錯!前一晚和寶爸爭執了幾句。我們已很久沒紅過臉。老師追問原因,我坦然相告:
我要參加一個活動,需要寶爸的身份證復印件。他同意了,就在給我時,隨口嘮叨了句:“這是很私人的東西,有你的就成,要我的就不合理了!” 我的怒火迅速燃起:“我完全相信他們,你是知道的!可你竟然在質疑,說明根本不信任我!”夾雜著委屈的指責脫口而出。 “真是不可理喻!如果我不信任你,就不會同意你去;我只是質疑他們要我身份證的合理性!”他也火了。 “但我的感受就是:你不信任我!如果換我,我會二話不說,人家要啥我給啥!”戰爭升級。 “感受、感受!人又不能光靠感受活著,那要理智干嘛?!” “反正我不管,你就是不信任我!” “別再說了,我不想吵架!你先出去!”他努力克制著,惱火地捯飭著電腦。 我轉身去廁所,坐在馬桶蓋上發呆。在廁所狹小的空間里,怒氣漸漸消散開來。
記得凱蒂曾說:“我們的父母、兒女、配偶和朋友們,一次又一次地擊中我們的要害,直到我們領悟出‘那些要害,原來是我們還不想面對的自己’,就在當下,他們成了為我們指向自由的人。”一切外境皆是心境,身外的一切無不是我們內在的投射。
我反問自己:你說“他不信任”你,你確定這是真的嗎?答復是:好像不是。的確,過往但凡關乎個人成長,無論我做什么,如果需要他知道,我只需告知一聲,他從不干涉;即使和他無關,一旦我講出想法,他幾乎都會全力支持。就像這次,參加活動都同意了,他怎么可能不信任我呢?!正如他所說,他只是對要身份證復印件這件事心存質疑;可即使如此,他依然為我復印了證件。
我開始轉念:把“他不信任我”換成“我不信任自己”。的確,正因為我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所以才會將這種不信任投射到他身上。
繼續轉念:把“他不信任我”換成“我不信任他”——是啊!他一抱怨,我就開始指責他、懷疑他,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我一直說要不偏不倚地看問題,不走極端,但這次我堅守自己感性的一面,而排斥他理性的那一面,難道不是偏激?! …… 漸漸地,我看到的真相越來越多,內心越來越安寧。后來試圖和解,他還沒有完全消氣。遂作罷,他需要時間自己處理情緒;而我,還有情緒沒宣泄出去。
然后就有了早晨斷開的帶子和我向老師的請益。接著,我開始看見一些從未曾注意到的事實,比如年末他面臨的工作壓力、他處理原生家庭家事的苦惱、困擾他十多天的口腔潰瘍,以及其他無法紓解和釋放的身心壓力;同時,我再次意識到:我感性,他理性。因為這次觸動,我開始允許它們同時存在。站在感性與理性的中間向兩極看去,才能獲得真正的平衡與平靜。
這么多年來,我仿佛第一次看清男女的差異。這種差異,完全沒有對錯之分。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習慣于將它們絕對對立,于是家庭矛盾此起彼伏。事實上,感性與理性只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在親密關系中,男女不僅從生理上互補,更是在心靈上輝映。在長久的相處中,女性的柔美與男性的陽剛不斷揉進彼此的生命里,這種不斷融合讓各自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圓,這就是婚姻在人格發展上存在的心理意義。所以,我們總是因相似而親密,因差異而豐富。其他人際關系亦是如此。
這樣深入的看見,讓我倒空了自己,徹底平靜下來。晚上,他的任何反應都已無法再激起我的情緒。等他多余的情緒也被倒空后,彼此又恢復了先前的平和與親密,危機最終解除。表面上看,我們跟以前沒有兩樣,事實上彼此的關系又進了一步。與之契合的是,就在這天早晨,我突然靈光乍現,找到了重新連接扣子的辦法。這次連接比以前更為牢固。
更有意思的是,當晚,我竟然清晰地夢見了都敏俊和千頌伊。他倆與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清晨醒來自己就樂了。一個是天外來客(天馬行空),一個是地球人(腳踏實地),不正是感性與理性的統合么?!這就是書包斷帶的寓意。經由它,我發現了更多的真相。 6 看不見的手 可能到現在,大家仍然會說我在胡說八道。我們總是習慣于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找出“原因”。如果沒有“科學依據”,就是妖言惑眾。但“科學”是怎么發生的呢?
人類的意識在身體上的表現就是大腦,人類特有的力量如分辨、判斷,都位于大腦皮質。經由鍛煉后不斷發達的大腦讓人類學會了深入思維,通過區分、辨析來獲得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這是你的,那是我的,物有長短高下,人有善惡美丑,這就是二元對立,它是人類獨有的產物。在思考與實證的基礎上,產生出知識與邏輯,進而形成思想,思想成為語言的基礎;語言文字為文明和科學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根植于科學基礎之上的文字和交通運輸,為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二元對立越微細,事物越多樣,社會越分化,這是科學的杰作。
然而,人類的大腦結構所隱含的另一部分信息卻越來越為我們所忽視。大腦皮質被分為兩個半球,連接兩者的部分叫做胼胝體。經過不斷精細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大致可以對大腦做出如下結論:左腦可以稱為“語言腦”,因為它負責邏輯和語言的結構,還可以通過分析,理性地將所有經驗分類;而右腦不負責分析,它可以從整體的角度立刻掌握復雜的關系、形態和結構,是為“完型腦”。故此,邏輯思考、閱讀、寫作和計算需要在左腦進行,聽音樂、做夢、想象等,則是右腦占優勢。 它們對立的情形如同下圖所示。
然而,“科學”的邏輯性決定了我們在現實中,更強調左腦的功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右腦的作用,即使有,那也僅限于需要左腦配合的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因此,“現今所謂正常、科學的世界觀,其實只是不完整的世界觀,因為只注重左腦,從這種觀點看,每一件事都必須是理性、合理、可以明確分析的,那就只能在時空范圍內的現象才可能存在。可是這種世界觀只是真理的一半,因為只有半個意識的大腦,于是意識內容中所有非理性、荒謬、神秘、玄奧和幻想的內容就很容易被排除,以至于人類喪失了以相反、互補的方式來看世界的能力。”
在心靈層面,如果以“意識”代表左腦的主要功能,那么,被我們稱之為“潛意識”的功能就被忽略了。所幸這被忽略的重要部分,在宗教、哲學、心理學、文學等領域被重視起來。
在精神分析學里,潛意識包括無意識和前意識,它和意識組成人類完整的意識結構。冰山理論認為,人們有意識的念頭僅占1-5%,剩下的95-99%都是無意識的念頭,前意識則是連接兩者的媒介,就像胼胝體是連接左右腦的媒介一個道理。所以我們的頭腦大多數是無意識的,只是因為潛意識部分絕大對數時候都難以被我們覺察和認知,意識不到,當然就會被排除在意識之外,以為它們根本不存在。我們也稱之為“陰影”。
但潛意識有著無限的、巨大的能量,它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指揮著我們做很多事情,并以我們意想不到的形式大膽地活出自己來。
比如生病。感冒帶來的癥狀,諸如頭痛、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在昭告周圍的人——我內心已經很疲憊了;愛吃辛辣、喜歡口味重的人,大多喜歡尋找新的刺激;小孩子病態性咬指甲是因為天然的、健康的攻擊性受到了限制,因為指甲代表人的攻擊性(生命力);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人容易得胃病,因為胃的功能就是消化和吸收;傳統家庭難以讓女人釋放她們的攻擊性,所以代表器官——膽囊一般會在女人身上發炎;身體的癢,比如蕁麻疹等表示某個東西在心理層面“啃噬”或“煩擾”我們,而我們卻忽略或拒絕去注意它;“五十肩”之所以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在于人到五十左右,父母年邁,兒女還未完全成人,自身又大多處在要職上,負擔過重,導致代表承受責任和重擔的肩部無法承受。每當心理的問題無法在意識層面處理時,就會被逼近潛意識,在對應的器官上呈現出來。
其他形式諸如孩子身上那些令我們難以忍受的問題,身邊所有人與我們的關系,甚至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各種意外,以及日常生活的口誤和失誤,以及夢境,都是潛意識為自己找到的出口。
全息理論也可以給出很好的佐證,紀伯倫說:“單一的原子包含所有世上的元素。靈魂的個別活動包含所有生命的律則。在一滴水中,可以發現無窮海洋的秘密。你自己的個別表現包含了所有生命的表現。”外在的一切都在彰顯著我們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宇宙的法則。
7 結語 你看,生命中從來就沒有意外,一切都是必然。
轉載自公眾號|幸福解碼(ID: xingfu_jiema) 作者|會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碩士,老師 |
|